大象新闻·河南交通广播记者:雷静 佑龙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河南是诗词的厚土,诗词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河南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跟着诗词游河南,从诗词歌赋中寻觅河南的声音,以诵读的形式礼赞河南,体会诗境里的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穿梭千年的诗意,让我们与诗圣词豪同赏一轮明月同游一处美景!
信阳
名字来源:
古称义阳、申州、光州、申城等,又因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北宋时为避宋太宗讳,改义阳为信阳。
历史典故:
孙叔敖寝野歧蛇、春申君求贤、陈元光开彰、王审知开闽、亡羊补牢、司马光砸缸、息夫人三年不语等。
主要景区:
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西九华山、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平桥湿地公园、淮河湿地公园、龙山湖湿地公园、香山湖湿地公园、黄国故城、郝堂村、波尔登森林公园等。
《茶诗》
【唐】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信阳被誉为山水茶都,百姓与茶为伴,过着散淡平静生活的信阳,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诗是所有爱茶之人的文化追求,一首首茶诗,既称颂了茶的“敌昏渴”“陶性情”之功,往往更兼具哲性的思考,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五代后晋诗人郑邀的这首五律,诗题“茶诗”,简单明了,直截了当。诗人称赞了茶的芽嫩香浓,充满灵性,更将茶比作植物中的英豪。在那个寒冷的春夜,屋里燃着椒兰之香,烟雾缭绕,诗人用石臼将茶叶捣成茶末,将山上蠲的雪水用炭炉煮开,沸水冲入碗中,茶末散开,一朵朵鲜明的绿花绽放,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趣味。更重要的是,喝茶帮助诗人消除困倦,原本是昏昏欲睡,一下子神清气爽,闲适恬淡之感立马袭上心头,令人遐想和向往。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茶的制作过程,还表达了茶的美丽与功效,更体现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品茶体验的享受。
南阳
名字来源:
先秦时,大约与孟津相对的黄河以北,太行山脉南端以南的一片广阔地区被称为南阳地区。
历史典故:
哪吒故里、南阳烙画、重阳节传说、张仲景巧治忧郁病等。
主要景区:
南阳府衙、南阳恐龙遗迹园、云麓露山、丹江八仙洞、西峡老君洞等。
《南都行》
【唐】李白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南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流淌出来的是楚汉之争的英豪,是三顾茅庐的诚恳,更是盘古神话的开辟。《南都行》是李白在开元二十八年春,奉诏由湖北安陆赴长安任职途中经过河南南阳时所作。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南阳的地理风物,还表达了李白对这座历史名城的喜爱和敬意。诗中,李白前六句描绘了南阳山川横亘、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的繁华市面景色,接着描写南阳风流人物事迹,英豪如范蠡、诸葛亮,美女如阴丽华、汉水神女,紧扣前文,歌咏南阳英豪之意。
最后二句讲述李白以诸葛亮自况感怀,自叹没有知己而因愁鬓斑,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伤。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南阳的繁华和美丽,也反映了李白对南阳英豪的钦佩和仰慕,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悲伤情怀。
驻马店
名字来源:
其一说法是因为谐音“驻马”(也就是擅长骑马)得来,其二是说,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是驿站的休息区,由此得来。
历史典故:
伏羲画卦、梁祝故里亡羊补牢、岳飞驻马、君子之交淡如水、周公测影、悬壶济世等。
主要景区:
嵖岈山风景区、金顶山、南海禅寺、白云山、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盘古山风景区等。
《一剪梅·蔡州作》
金 / 王寂
悬瓠城高百尺楼。
荒烟村落,疏雨汀洲。
天涯南去更无州。
坐看儿童,蛮语吴讴。
过尽宾鸿过尽秋。
归期杳杳,归计悠悠。
阑干凭遍不胜愁。
汝水多情,却解东流。
驻马店,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诗人王寂金末元初在蔡州(今汝南县)写过的一首著名诗词《一剪梅·蔡州作》,说起这首诗作,还得从他与汝南结缘讲起。
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八月,黄河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处决堤,大水吞没了卫州城,当地百姓房倒屋塌,无家可归。金世宗命时任户部侍郎的王寂和都水少监王汝嘉前去治理水患。二人日夜兼程奔赴灾区,面对猛兽般的洪水一筹莫展,此时,地方官员不顾百姓死活,逼迫民户网鱼供官府之食,引起百姓愤怨。此事禀报朝廷,金世宗闻之愤怒不已,遂以王寂治水无功将他贬黜为蔡州防御使。
在汝南三年的时间里,他饱尝贫苦与思乡之苦,《一剪梅·蔡州作》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来到汝南后的绝望心境。“悬瓠城高百尺楼”开篇描绘了蔡州城的雄伟高耸,暗示了词人身处的环境。“荒烟村落,疏雨汀洲”描绘出一幅荒凉而宁静的画面,烟雾笼罩的村庄和稀疏的雨点落在水边,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天涯南去更无州”表达了词人远离故乡,南行至尽头,感到孤独无依。“坐看儿童,蛮语吴讴” 描写词人看着孩子们说着当地的方言,听着吴地的歌谣,更增添了他对家乡文化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过尽宾鸿过尽秋”以大雁南飞的季节转换,象征着时光流逝和词人内心的期待与失落。“归期杳杳,归计悠悠”直接表达了他对归乡日期遥不可及的无奈和思绪万千。
最后两句“栏干凭遍不胜愁。汝水多情,却解东流” ,词人倚遍栏杆,满心愁绪难以排解。他将情感寄托于汝水,说汝水深情地向东流去,仿佛在安慰自己,但又暗示了离愁无法如流水般消逝。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在异乡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具有浓厚的怀旧色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