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历史
二战时期世界法西斯通过无情的炮火毫无一点人情的占领了世界诸多国家。九.一八事变过后祖国的东北三省在短时间内沦陷。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扬言“三个月内全面占领中国”。随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祖国沿海城市和诸多港口先后被日本占领,海上世界抗战援华物资面临被相继被切断的危险。

纪念活动致词

雷牙让山纪念碑前合影

雷牙让山纪念碑前合影

浮雕墙前合影
1937年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为了打破日军的封锁,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建议修建滇缅公路。在滇越铁路被日本占领过后,滇缅公路便成了运输抗战物资的唯一国际通道。

滇缅公路帮龙寨浮雕墙
滇缅公路起于云南昆终于缅甸腊戌,全长1100公里。其中国内段全长959.4公里,从云南畹町出境缅甸。

整齐刘队缅怀开始
滇缅公路是为保障抗战时期国际援华物资运输而修建,如今很多资料又称此公路为滇缅抗战公路。滇缅公路于1937年12月开工,1938年8月竣工。云南20万民众仅用9个月时间在跨过澜沧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以及在高黎贡山深处的崇山峻岭,用肩挑背扛最原始的方式修建出了上千里的公路。在每1.6公里伤亡3人的代价下硬是筑起了这条抗战的生命线,确保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滇缅公路遗址石碑

滇缅公路遗址石碑
沿海被占领,滇越铁路被阻断,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为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3万2千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奔走在这条抗战生命线上。这条路,这些人三年时间承载运输各种抗战援华物资达50余万吨之多,为抗战全面胜利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今年正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

骑在滇缅公路上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为了快速占领全中国,事先占领了缅甸,从此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被截断。在日军侵占缅甸之时,为保证滇缅公路国际援华物资的通畅,确保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军人不远千里进入缅甸,开始了第一次远征对日作战。

滇缅公路三台山帮弄(龙)段石碑

帮龙寨滇缅公路遗址浮雕
不远万里,入缅作战。这支军队后来在历史上又被称之为中国远征军。远征军进入缅甸在取得仁安羌大捷后,由于英军的撤退,腊戌的失守,反被日军包围,不得不做出突围撤退的决定。孙立人带领着一支军队撤向印度,戴安澜带领着一支军队由缅甸野人山从怒江贡山等地撤退回国。

自由飞翔
远征撤退后,日军于1942年5月3日从缅甸经畹町侵入中国云南滇西地区,三天时间快速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龙陵、德宏等全部地区。

放手而歌
撤退后的远征军在印度和国内组训后,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美英协同指挥下发起了滇西大反攻。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历时15个月,在6.7万军人牺牲的代价下赢得了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此次反攻有的历史又叫做第二次远征。

返回到三台山垭口

三台山垭口休息
一寸山河一寸血,远征撤退,滇西大反攻在龙陵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芒市南天门战役、红岩洼战役、大尖山战役、马脖子战役、青树坡战役、三台山战役、黑山门战等战役中,场场战役中国军人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随着腾冲的收复,松山等战役的胜利,最终将日军消灭并赶出国门,收腹滇西大面积的沦陷国土,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与山为景

与云作伴
二、纪念骑行活动记
历史不能忘记,吾辈必须自强。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日子。为铭记那段血泪的历史,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所有英烈;为了体会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祖国的和平,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于8月16日德宏州教育体育局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滇缅公路骑行活动。活动参与人数130余人。具体活动开展由德宏州自行车行业协会组织。参与协会有芒市、畹町、瑞丽、陇川、盈江、龙陵、腾冲等七个自行车行业协会。

帮龙寨公房广场

帮龙寨公房广场
苍松翠柏天地间,浩气长存壮山河。重走滇缅路骑行纪念活动起点设在芒市雷牙让山下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脚下。早上8时参与纪念骑行活动队员整齐列队,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有有关组织领导致纪念词后,参与活动队员手持白菊列起长队向纪念碑三鞠躬,先后开展献花缅怀活动。

纪念碑上刻挽戴安阑词

远征军入缅及敌后人民抗战纪略
献花缅怀活动结束,早晨八点三十分钟骑行纪念活动在长长的汽笛声中准时出发。130余人的长长纪念骑行队伍穿过芒市仙池路、南蚌路,在芒西线约二百米处右转二公里后进入芒市机场大道。再经芒市风平,糖厂果郎河大桥从“320”国道骑行至三台山脚下的滇缅公路遗址石碑处。此次活动分为了40公里组与80公里组。不经常骑行的可参加40公里组,骑至三台山滇缅公路遗址石碑返回。经常骑行的可参加80公里组,骑至遮放坝托村从“320”国道返回。

滇缅公路遗址石碑前合影

帮龙寨公房
滇缅公路芒市段至今保留比较完整,距离较长的还有两段。一段是芒市南天门段;一段就是今天开展纪念骑行活动的三台山段。南天门段全长约有17公里,三台山段全长约有21公里。本次纪念骑行活动的中途休息点设在遮放镇的坝托村。在芒市方向三台山脚滇缅公路遗址石碑过后骑行便进入了完好保存的三台山滇缅公路段。此段路抗战时期是拳头大小的石块铺成,现在改成了水泥砖块路面。全段路上坡7公里左右,起伏路段7公里左右,下坡路段7公里左右。路虽不长,但在短短时间21公里内,完全可以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来之不易,和平盛世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以及在此路上运送援华抗战物资的艰难。路弯弯拐拐,上坡下坡,头顶加上日军飞机的轰炸,再加上刚建好道路路基和边坡的不稳定,再加上亚热带雨林气候的场场大雨,那个时候的运输是多么的难。而就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滇缅公路仍然保持了高效的运输。艰苦的条件下,三年五十万吨抗战物资,在那个年代很难想像。1100公里,修路牺牲了数千人的民工,运输又牺牲了超一千多人的南洋华侨机工。过去这条路是一条血泪历史记忆的路,如今路面平整,路基稳定又是一条沿线村寨的致富路。继续为沿路村寨的出行和运输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滇缅公路遗址石碑前合影
抗战胜利了,如今沿线的村寨也富裕了。帮龙寨就是这条路上风光旖旎的景颇村寨。如今不再是过去的茅草房,现在已完全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景颇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村寨位于山顶,山高水清,天高云淡。登上寨内最高的公房,如今的盛世风光尽收眼底。回想过去的历史,看着如今的和平盛世,这都是先辈用血肉筑就。

缅怀毕准备出发
回想过去,吾辈当自强。在三台山滇缅公路距离滇缅公路遗址石碑6公里处还有一座南洋华侨机工无名烈士纪念碑。为祖国抗战胜利,他们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与牺牲。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在后人心中仍然有一个世世代代不能忘记的名字。他们就叫南洋华侨机工。每当骑行至此,每个人都要放慢脚步,下车去到碑前对他们进行缅怀和悼念。三鞠躬和献上几朵鲜花以表后世之人的缅怀之情。铭记过去,警钟长鸣,后世不能忘记前世之师。

滇西抗战纪碑处缅怀结束准备出发
过了华侨无名烈士纪念碑之后,在滇缅公路一侧,现在还建起了一面浮雕墙。墙上的浮雕再次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过去20万滇西民众筑路的生死场面。老弱妇幼肩挑背扛,刀砍斧凿,硬生生的在9个月时间里凿出了上千公里的滇缅抗战公路。为全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骑行在滇缅公路上
滇缅公路是一条血肉铸就的公路。这些骑行纪念活动再次体会到了前辈所有英烈的牺牲与奉献。在帮龙寨子的墙上还贴有很多历史照片;在寨子公房的二楼内也有一个小小的历史博物馆。公房二楼的墙上有序地张贴了关于滇缅公路的历史,以及远征军抗战的历史。骑行到此为了进一步缅怀先烈,全面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全面历史,骑友到此再次驻足,细心的从文字与历史照片中去感悟那段悲壮的过去。

骑行在滇缅公路上

骑行在滇缅公路上
三台山保存完整的几十公里滇缅抗战路,距离虽不算太长,但它就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历史书。此次沿路开展完骑行纪念活动,缅怀了无数的先烈,再现了筑路与抗战的生死场面。中午休息的地点选择在了遮放的坝托村。三台山段滇缅公路到此也算结束。此段路虽然结束了,但抗战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到了坝托,骑行悼念似乎还没有结束,先辈的抗战精神必须永记。他们那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也感动了天地,最后一段的骑行悼念,天空也降下了瓢泼大雨,为先辈送上缅怀的眼泪。雨之大,精神之永存。

骑行在滇缅公路上

在滇缅公路上休息
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事物都是在总结历史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在三台山滇缅公路遗址石碑上行约1公里处,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景观。站在最老的滇缅公路上向东南望去,眼前的当下就是不同时代历史的组合。他们不在一个时代,而现在就在一个时代。这就是鲜明的历史,他不在一起,他们又在一起。这幅历史与现代的画就在眼前,这幅历和现代的画就是不同时代的公路在此呈现在同一个时代的相框里。站在滇缅公路上望去,前面不远的前方,最右边就是二十世纪初建成的高速公路,中间就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320”国道,最左边就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建成蜿蜒上山最老的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望遮放坝子

骑行在滇缅公路上
站在这里是肉眼直接能够看到的历史。其实用心去感觉,在这些历史中还有需要用心感受的历史。三台山段的“320”国道其实是在原芒市至遮放最老滇缅公路之外,应该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县道或省道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同时在滇缅公路最左边的山里现在还有一条已经基本上建成的现代化高铁,现在只是由于高黎贡山隧道还未打通,通车时间还没具体确定。

滇缅公路旁的工业园区大道

滇缅公路旁的工业园区大道
铭记历史就是继承与发展,几条不同世代的路在此进行了完美的展现。几条路都是在过去历史的基本上传承着代代人的创造精神,在历史的基础代代的向前发展。

滇缅公路遗址路界桩

滇缅公路遗址
坝托休息,天降悼念之大雨。雨后再现晴万里,纪念骑行队伍再次出发,部分人员从芒瑞大道返回芒市,部分人员从“320”国道返回芒市。返回时,再次骑行在不同历史年代的道路上,去感受在抗战精神的代代传承下祖国发展的飞速变化。

滇缅公路上的帮龙寨

不同历史阶级的公路,左为滇缅公路,中为“320”国道,右为高速公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