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
在京杭大运河的璀璨星河中,桥是最具故事感的星座。它们如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时光长河里,见证着岁月更迭与时代变迁,而杭州坝子桥便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承载着杭城与运河交织的千年记忆。
坝子桥坐落于杭州市东河北端,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素有 “东河第一桥” 的美誉。这座三孔半圆形石拱桥,宛如一道长虹横卧碧波之上,桥身线条流畅优美,尽显古朴雅致。桥头的凤凰亭更是点睛之笔,八根立柱支撑着双飞檐,造型恰似丝车,亭顶雕刻着呼应 “凤凰栖息” 传说的精美纹样,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祥瑞的过往。亭内珍藏着历代文人的碑刻,字里行间流淌着文人墨客对这座桥的深情。
“坝子桥” 之名的由来,与一段独特的水利历史紧密相连。桥侧曾有艮山水门,水门上筑有水坝,东河水经此滚水坝与大运河交汇。由于东河与大运河水位落差悬殊,船只往来必须 “翻坝” 而过。坝的两头安装着绞盘,绞盘上的大铁钩牢牢钩住船头,专人操作绞盘,船工们则在船两旁和船尾奋力推进,才能让船只顺利过坝。这惊心动魄又充满力量的场景,被古艮山门遗址的 “运河魂” 雕塑永久定格,那粗犷而有力的线条,仿佛能让人听到当年船工们的号子声在河畔回荡。
关于坝子桥,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相传此桥为鲁班所造,桥上的凤凰亭更是充满传奇色彩。传说曾有凤凰来此筑巢,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祥瑞。有诗赞曰:“班门仙斧试通灵,顺应桥成岁几经。传说当年张果老,骑驴来憩凤凰亭。”诗中提到的 “顺应桥”,便是坝子桥的旧名。清代诗人姚思勤在《东河棹歌・泛洋湖》中则调侃道:“鹭鸶滩上鹭鸶飞,鸭舍桥边放鸭归。侬在凤凰亭畔住,从来不见凤凰飞。” 这些传说虽无从考证,却为坝子桥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让人们在提及它时,总能兴致勃勃地谈论不休。
历史上,坝子桥是东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水利枢纽,在漕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清代《咸淳临安志》记载其为 “菜市河北端要冲”,明代水利图志也将其标注为城内水系管理的关键节点,足见其在水利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如今,坝子桥作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褪去了部分水利枢纽的功能,却依然焕发着生机。它兼具历史地标与现代交通功能,是水上巴士7号线的北端起点码头,每天迎来送往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当水上巴士缓缓驶离码头,穿梭于运河之上,坝子桥便在身后静静守望,继续见证着新时代运河边的故事,将千年的历史与现代的繁华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