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9日电 (孙春玉)8月16日-17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安徽省文化馆、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西递镇人民政府、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的“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省级示范展演活动,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景区启幕。
本次活动以“戏曲+夜游”为主轴,紧密结合西递景区“夜游”品牌及“秋养冬藏看黟川”等主题,将国家级非遗黄梅戏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深厚人文底蕴巧妙融合,着力放大“戏曲+”与“旅游+”的叠加效应。活动创新采用“主会场演出+分会场快闪+景区助演”的立体化模式,变景区为戏台,让婉转悠扬的黄梅唱腔萦绕于古村夜色之中,为八方游客奉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沉浸式戏曲文化新体验,实现了古戏台与千年古镇的精彩联动。
8月16日,活动在景区NPC(非玩家角色)沉浸式演艺互动中热闹开场。走马楼前,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徽式婚俗踩粱袋、跨火盆、拜堂等环节,在皖南古村落的夜色中邂逅别样的中式浪漫。主会场内,气势磅礴的“水鼓舞”擂响开场,黄梅戏经典选段轮番上演,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余淑华倾情献唱《牛郎织女》选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小梅花奖得主汤浩剑献唱《梁祝》选段“忆十八”。艺术家们精湛的唱功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将黄梅戏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满堂喝彩。黟县原创黄梅戏《美丽的桃花源》也登台亮相,以戏为媒,向观众生动呈现西递的人文景观。
活动高潮迭起,主会场内由百节板凳组成的长龙在月光下翻腾起舞时,整座古村仿佛化身为流动的星河。匠人们以板凳为骨、灯笼作鳞,舞动时如游龙穿云,静立时似长城蜿蜒,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绝技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引爆社交圈。
8月17日,主会场舞台上的“近景徽剧”表演气氛热烈,游客欢呼与掌声不断。与此同时,戏曲演员悄然现身于古祠堂、幽深古巷、荷花池的小舟之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黄梅戏快闪活动拉开序幕。此举打破了传统舞台的界限,将演艺活动自然融入景区各个角落,成功引导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演员们与游客亲切互动、合影留念,极大地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使文化体验更加鲜活生动。
为期两天的沉浸式互动演出,让风光旖旎的西递景区“好戏连台”。游客们既沉醉于自然美景的惬意,又享受着精彩演出的欢乐互动,更收获了难忘的假日体验。现场游客纷纷赞叹:“专程跟着‘黄山文旅’、‘黟县文旅’预告来西递,全家都很开心,父母看到了喜爱的黄梅戏,孩子体验了学唱”,“西递从早到晚节目不断,太美了”,“没想到西递夜景如此迷人,活动如此丰富,以后一定再来”。两天活动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吸引了线上线下近8.8万多名群众和游客参与。
“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省级示范展演在黟县举办,是安徽省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和高品质旅游强省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黟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内涵的有效途径。活动充分发挥了黄梅戏的品牌效应,有力推动了戏曲艺术与文旅体产业的多层次融合,为黟县景区注入了崭新的演艺活力,显著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黟县将继续坚持以文化赋能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让更多人领略其丰富多元的文旅融合业态魅力。(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