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拂,碧波荡漾,栈桥畔繁花似锦,引得游人纷纷驻足……8月18日,泗阳县龙窝潭生态安全缓冲区迎来了不少市民与外地游客。这个曾经杂草丛生、污水积聚的水塘,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风景宜人的生态景观区。如画般的美景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使其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令人赏心悦目的转变背后,是泗阳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扎实行动。该县努力探索经济“含金量”更高、生态“含绿量”更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真正实现了绿色与产业协同推进、美丽与发展互促共赢。
环境“重塑”,水清岸绿新景致
以往,因河道底泥严重淤积与污染,龙窝潭周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生态景观功能几近丧失。
改造前
为改善城南片区水生态环境、保障黄河故道水质达标,2022年,泗阳县全力推进龙窝潭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作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缓冲区总规划面积约3350亩,核心区建设面积约603亩,其中湖面占235.74亩。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涵盖黄河故道文化展示馆、龙文化滨水文旅商业街区及生态宜居小镇示范区;规划景观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括龙窝潭镜湖水景公园、星空亲子露营地等子项目。
改造后
经过对原有沟渠河道实施科学改造,2023年底,龙窝潭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成功将原本直接排入黄河故道的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附近乡镇的生产生活污水,通过管网引入生态安全缓冲区。曾经污染严重的龙窝潭,在引入生态安全缓冲区系统后,水质得到净化,提升至准Ⅳ类水标准。净化后的水体用于农业灌溉,有效改善了龙窝潭片区整体水质。
改造前
改造后
该项目不仅根治了底泥淤积和污染问题,还充分挖掘龙窝潭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助堆石、铺地、栈桥、叠水等景观手法,精心打造出一处别具特色的生态湿地公园。
如今的龙窝潭,一半是绿意葱茏,一半是斑斓多彩。
生态“整治”,乡村颜值新提升
就在龙窝潭生态安全缓冲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的同时,泗阳县另一处——卢集镇的农科中沟,也实现了从昔日臭水沟到今日景观河的美丽蜕变。
治理前
“以前这里是条臭水沟,沟边味道特别难闻。现在水变清了,环境好了,我们平时散散步也觉得很舒服。”卢集镇居民王冬指着眼前的农科中沟高兴地说。
治理后
农科中沟,主要作为农田退水河道使用。农科中沟曾有着3.2公里的“黑臭段”,是宿迁1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水体之一,这段黑臭水体周围是民房和农田,水体黑臭原因包括农村生活污染、农业种植污染及底泥淤积污染。
为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泗阳县根据农科中沟的污染源类型,开展流域范围内的市政管网普查及诊断工作,通过不断加强控源截污,切断入河污染源头。为了让农科中沟的水重新流动起来,泗阳县加大河道清淤力度,于2024年1月完成全面清淤,清淤土方达9299立方米。
科技“点睛”,企业焕发新活力
如果说龙窝潭、农科中沟的焕然一新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那么,推动产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则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江苏绿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密闭的绿享环保集约化喷涂中心,5G智能机器人正在对流水线上的一块块木板进行喷涂。与传统的家具建材企业不同,行走在这里,几乎没有粉尘和异味。
“我们投入了近4000万元,引入了先进的VOCs治理设备,在不用频繁更换活性炭的前提下,既减少了VOCs的产生量,又提高了涂装效率。”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
木材加工业是泗阳县支柱产业之一,在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分散式喷涂作业模式导致VOCs的排放难以监管,中小微企业环境治理成本高、技术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21年,泗阳县依托江苏绿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绿享环保集约化喷涂中心,服务周边的相关行业。
该项目分两期投建,一期工程建有7条机器人涂装智能自动生产线,年喷涂量达50万平方米,已于2021年11月运行,目前已为县内20余家家具企业提供集中喷涂服务。二期项目计划新建机器人涂装智能自动生产线10条,年喷涂量可达100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10月投入生产。
当“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兑换成民生福祉,泗阳县正以更磅礴的笔触在西楚大地描绘着美丽画卷。(殷朝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