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免签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这里面的主力军主要是来自亚洲国家的游客,尤其是我们的邻居日韩。
但是韩国人这次来中国的做法可太不“体面”了,由于韩国本地的水果价格都十分的昂贵,所以到了中国以后,就在餐厅哄抢免费的西瓜,甚至因为这样的情况造成很多的事故。
那么韩国人都做了什么样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
上海成了韩国游客的首选目的
免签的开放到今天,韩国年轻人几乎是源源不断的涌入到中国,以前来中国,签证手续复杂不说,时间成本也很高。现在不同了,只要一张护照,就能在中国待上15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简直是说走就走的完美假期。
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城市莫过于上海,那为什么是上海?其实原因挺多,首先这里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对韩国人来说,这是一段沉重但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几乎每个韩国学生在课本里都学过相关内容。
于是一旦有机会,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算是一次“历史朝圣”,如果你最近去过那里,会发现几乎天天都有韩国团体参观,举着小旗子,讲解员全程用韩语讲解,场面热闹得不行。
然后就是生活成本,韩国的消费水平太高了,尤其是吃的,随便点一份烤肉,结账的时候都要让人心疼,而在中国,哪怕是大牌火锅店,人均消费也远低于他们在首尔的水平,尤其是水果,韩国人对中国的水果价格简直震惊。
有人打趣说:来上海旅游一趟,吃西瓜的钱都能省一大半,这话听上去夸张,其实一点也不假,韩国的西瓜价格常常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而在上海,火锅店里的西瓜居然是随便拿,简直像福利一样。
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上海是国际航班的中转大城市,机票航班多,飞行时间也不算太长,对韩国游客来说,比去北京或者西安要方便得多,再加上上海既有摩天大楼,也有历史建筑,既有小资的武康路,也有现代的陆家嘴,可以满足他们不同的旅游需求。
走在上海街头,你会看到很多有趣的画面,比如在武康路的咖啡店里,一群韩国女生穿着时髦衣服,点一杯咖啡就能拍上半小时照片,在南京东路的商场里,一群韩国男生提着大包小包,兴奋地对比价格,发现同样的衣服在这里比首尔便宜不少。
还有人干脆在街边小吃摊坐下来,边用手机翻译软件边点菜,一边笑一边比划,完全不在意周围的目光,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热闹,更是一种“国际化”的氛围,你会发现,地铁里突然多了韩语提示,商场里多了韩文菜单,甚至一些出租车司机也开始学几句简单的韩语。
就像曾经中国游客走遍世界各地,如今韩国人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感受中国的魅力。
素质堪忧
当然,事情总有两面性,游客多了,城市确实热闹,但对本地人来说,日常生活却有点被打乱了,最明显的就是餐饮业,比如火锅店,以前周五下班,大家约个海底捞是最常见的选择。但现在,热门门店常常被韩国游客“占领”,等位时间比以前更久。
不仅如此,韩国人对火锅店里的水果爱得深沉,特别是西瓜,他们常常第一时间冲去小料台,把西瓜洗劫一空,甚至还会因此大打出手,直接给餐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而小吃店的情况更让人无奈,比如城隍庙的小笼包,本来就需要排队,现在韩国游客一加入,队伍直接翻倍。
除了消费和空间上的“挤占”,物价问题也逐渐显现。韩国游客消费能力不低,他们大手笔买东西,有些热门商品很快被抢购一空,比如某些零食店,经常出现卖断货的情况,本地居民想买,反而要多跑几趟,长此以往,不少人担心,生活成本可能会被进一步推高。
更重要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有些韩国游客习惯深夜聚餐,三五成群在街边聊到凌晨,对他们来说是放松,但对附近居民来说就是噪音,有些游客喜欢用手机拍照,甚至在别人用餐时对着桌子乱拍,本地人难免觉得不舒服。
虽然大多数韩国游客很有礼貌,但少数行为还是容易引发矛盾,这些现象,让不少上海人开始反思:免签政策带来热闹没错,但是不是也需要更多规划和限制?毕竟城市不仅是游客的舞台,更是本地人生活的空间。
商家喜笑颜开,城市迎来新挑战
不过话说回来,商家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韩国游客简直就是财神爷,一家海底捞的经理就透露,最近韩国顾客数量激增,最夸张的时候一晚上接待上百桌,他们点菜毫不手软,肉类、饮料一股脑下单,还喜欢加小菜。
他们虽然爱吃免费西瓜,但并不会因为吃水果就少点正餐。对餐厅来说,这些客人不但增加了客流量,还提高了客单价。难怪商家笑得合不拢嘴,美甲行业也搭上了顺风车。很多韩国女生来上海发现,这里的美甲性价比极高。
在首尔,做一套精致的美甲可能要五六百人民币,但在上海,百来块钱就能搞定,还不输手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少韩国游客干脆把美甲当成旅游必备项目,聪明的商家立刻抓住机会,在餐厅旁边开设“快闪美甲店”,甚至有些餐馆直接引进美甲服务,让顾客一边等餐一边做指甲。
商家们还不断调整经营方式,菜单加上韩文、店里设置双语提示牌、甚至在卫生间写上“TOILET”或者“화장실”,小细节看得出他们的用心。还有人干脆增加泡菜拌饭等菜品,但是背后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员工的工作强度。顾客暴增,服务员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没时间喝口水。虽然工资提高了一些,但长期疲劳让不少人抱怨连连,然后是本地顾客的流失,有人因为排队太久,干脆选择去别的地方消费,这种矛盾,长远看可能会影响商家的口碑。
城市不是单纯的旅游景点,它首先是居民的家,韩国游客的到来,确实让上海更热闹更国际化,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开放和接纳的背后,需要更多智慧的管理,免签让中国更开放,也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但最终如何在热情与秩序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对一座城市真正的考验。
信息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