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各大科技馆的门票预约几乎场场秒光,一位难求。科技游已成为文旅市场的新潮流,成为家长和孩子们争相体验的“顶流”。
2025年8月,上海天文馆内,一个少年摘下XR眼镜,眼神里闪烁着未褪尽的星光,喃喃自语:“我好像真的摸到了银河的旋臂。”在此刻,46亿年的宇宙变迁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成为他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今年暑期各个科技场馆里不断上演的普通一幕。科技游,已经成为这个夏天最火爆的文旅方式,无数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
01 爆满的科技馆,一票难求的科普热

2025年暑期,全国各地的科技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流高峰。长安云-西安科技馆在8月17日迎来了第200万名游客。
这个数字背后,是公众对科技科普空前高涨的热情。西安科技馆自今年1月8日开放以来,就持续书写着行业亮眼成绩。
上海自然博物馆每天的观众都达到1.5万人的承载上限,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广东科学中心暑期游客同比增长20%,单日最高客流量近3.4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02 上天入海,沉浸式体验成主流

今年的科技游不再是传统的玻璃柜展示和图文解说,而是充满了沉浸式体验。
在广州科学中心,C919的1:1仿真驾驶舱里,孩子们体验着真切的飞行操作,兴奋不已。在北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新开设的“太空漫游计划”中,小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火箭发射、完成中国空间站手动交会对接。
在山东烟台“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上,5D球幕电影让人身临其境地投入海洋怀抱,孩子们可以在长长的通道里与海洋生物互动,喂小鱼、摸海星。
03 玩着学,科学实验引爆惊叹声

“玩着学”成为科技游的核心理念,各种互动体验让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在泉州科技馆,拉动拉环形成的小烟圈能轻松打掉几米外的杯子;沸点接近零下200摄氏度的液氮能让鲜花五秒变脆,遇到热水则形成“大爆炸”的效果。这些神奇现象引来学生阵阵 “哇”声一片。
湖北武汉的“光谷光子号”空轨线路上,游客可以在倒挂车厢中感受“空中漫步”的独特科技体验,孩子们还能自己动手设计心中的“未来列车”。
04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科技不仅创造新体验,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上海科技馆,由20片精选陨铁切片锻造而成的“万籁寂”,是全球首套以陨石制作而成的编磬。演奏时发出铿锵如星体碰撞或缥缈似星际尘埃的声音,让人仿佛听到46亿年前的宇宙回响。
在南京的全国首家钢铁行业博物馆里,“小小生态观察员”们经历着特别旅程:从3000年前古人冶铁“天工开物”到铁器替代铜器的文明跃迁。
05 科普新模式,政府社会齐发力

2025年暑假,多地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科技游发展。福建泉州教育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联合科协为全市13个县市区的学生提供免费科学教育夏令营。
上海市教委组织了5500多项暑期活动,联合共青团上海市委开设覆盖全市的778个爱心暑托班,服务小学生约7万人次。
许昌市科技馆则推出了“不负‘暑’光 留‘夏’美好”暑期奇妙游系列活动,共271场,累计吸引超6800人次参与。
06 科技游,为什么能火爆出圈?

科技游之所以能成为暑期文旅市场的亮点,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变化。
一是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从单纯注重学科成绩转向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和体验广度。
二是科技赋能打破传统旅游概念,加速向“历史底蕴+现代科技”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型。
三是消费升级,游客从传统观光转向知识型、体验式消费,追求更有深度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
---
从西安到上海,从广东到北京,不这个暑假,科技馆门前总是排着长队。孩子们小手拉着大人,眼睛里闪着光,不再是盯着手机屏幕,而是渴望探索宇宙奥秘、生命起源、科技未来。
科技游的爆火,不仅仅是文旅市场的一次热点轮换,更是一个民族科学素养提升的生动注脚,预示着创新种子已在年轻心中生根发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