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评论员
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盛。
渭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以创意与科技双轮驱动,系统激活文物、遗产和典籍中的文化基因,走出一条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特色路径。
文化强市,根基在传承。渭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这片被秦声汉韵滋养的土地,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瑰宝。原创秦歌音乐剧《白居易在渭南》让古典诗情跃动于当代舞台,动画片《仓颉传奇》把造字智慧呈现在荧屏之上。这些探索表明,传承绝非简单复刻,而是让文化基因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百集系列广播剧《东府流韵》用声音留存方言记忆,“山花奖”皮影艺术走进现代生活场景,传统文化正日益成为涵养城市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文化强市,关键在产业。渭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以“仓颉”IP带动特色产品走向国际,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签约落地,文化装备制造扬帆出海,诠释了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动能的实践逻辑。依托丝博会等重要平台,“跟着非遗游渭南”特色线路促进文旅融合,不仅培育了消费新热点,推动产业升级,更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文化强市,落点在为民。让文化成果惠及于民,根本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超505万人次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感受历史魅力;“全民学艺人人有艺”公益项目成为国家示范,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村晚”、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嵌入式文化空间遍布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深化,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可及、更富实效,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文化强市,重点在保护。当前,魏长城遗址保护有序推进,仓颉庙、刘家洼遗址博物馆相关建设正加快实施。我们要永怀敬畏之心,让珍贵历史遗产在有效保护中强化活化利用,在活化利用中实现更好保护,“活”在当下、传之后世,不断焕发时代光彩。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所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展望未来,渭南将持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丰富城市人文内涵、增强发展软实力,让历史文脉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在文化强市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绚丽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