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被山峦环抱、 两江穿流的城市常因洪崖洞的璀璨夜景与李子坝轻轨穿楼的奇观被贴上“网红”标签,然而在江面雾气与霓虹灯影的后方‚它是一座工业积淀深厚的重镇‚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39个‚31个制造业大类全部齐备,主城区及周边布设40余个工业区‚从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堡垒到今天的“制造强市”始终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一环。
长江与嘉陵江在此地交汇‚令主城区分割为多个组团,城市依山而建,楼宇层叠错落,道路盘旋而上‚形成独特的“8D魔幻”地形,这种地貌虽对平原式扩张形成制约‚却使重庆天然地形构成独特的交通方式:桥梁跨江‚隧道穿山‚索道连接岸线,轻轨穿楼跨壑‚作为“桥都”重庆,跨江大桥数量超过40座‚既是交通重要动脉,也成为江上重要风景,江流分割的地貌催生出独特的“过江”日常‚轮渡、索道、桥梁共同构成居民出行的多维网络。
地处长江上游、 成渝经济圈的中心,重庆在区位优势上尤为重要,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它被赋予长江经济带西部枢纽和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的战略任务‚抗战时期‚这里是支撑民族存续的工业“大后方”‚ 3万吨钢铁厂西迁的壮举在重庆工业博物馆的“钢魂馆”中仍可被触摸‚如今‚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构建起连接欧亚、贯通东盟的物流体系‚成为内陆开放的高地。
工业在重庆经济中始终是中坚性存在,从洋务运动时期逐步萌芽‚后经三线建设实现壮大,到改革开放后摩托车与汽车产业的崛起,都紧扣国家经济脉动‚当前阶段‚重庆正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领先,赛力斯等品牌高端车型占比近半;笔记本电脑产量全球第一‚三台中有一台为“重庆造”;先进材料产业在轻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突破,航空级钛合金实现国产替代。 全市建成智能工廠183座、数字化车间1096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接入企业数突破1.2万,同时‚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廠170家,绿色工廠产值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主导八成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学研协同转化成果超2000项‚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等平台推动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山形水势未对发展形成阻滞‚反推动了交通基建的创新,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动脉‚李子坝站“轻轨穿楼”现象为全球独有景观‚建筑与交通的精密协同是背后支撑‚长江索道横跨天堑,至今仍是高效过江方式‚近年“航旅融合”战略激活水运潜力:“两江游”航线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夜游航线可将大桥灯饰、摩天楼光影尽收眼底;“半岛小渡”等新航线串联9大景点,通勤与观光达到无缝融合,陆路上,山城黄色出租车以秋名山车技闻名‚西部首条T3航站楼轨道专线则缩短了全球链接的距离。
高校与产业的深度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大学等本土高校长期为制造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撑‚近年更聚焦产教融合‚例如卓越工程师学院和高等研究院等平台‚孵化出633家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转化成果达到2000项以上‚职业教育也保持快速发展,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为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助力。
重庆的“网红”特质根植于工业历史的厚重与地理环境的奇幻共同生成的体验语境中‚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由重钢旧厂区改造而来‚14万平方米的内部空间中‚锈蚀的轧钢机与全息投影共同在历史与科技的对比中交织出独特语境,8000匹马力蒸汽机以120年工业沧桑为脚注‚记录了中国第一根钢轨的诞生‚也展示着红岩重卡、嘉陵摩托等“重庆创造”。洪崖洞以吊脚楼形态悬于江岸,灯火点亮时如宫崎骏式幻境;鹅岭二厂文创园将旧印刷厂改造为文化空间‚天台可俯瞰两江四岸;南山一棵树将渝中半岛框入夜景长卷;大渡口金鳌山田园综合体梯田层叠‚既是都市人农耕体验的场所,也保留“十载金鳌九进士”劝学传统;南海温泉凭借57℃医疗热矿泉成为工业区的康养配套。
重庆的魔幻性可被视为齿轮与霓虹在时空中同频旋转的表达,游客在洪崖洞拍下灯火时‚或许不会想到百年前同片江岸已响起钢铁厂的汽笛‚年轻人对轻轨穿楼的技术奇观惊叹时‚这座城市正将同等智慧注入智能工厂的流水线‚工业为重庆的骨‚撑起GDP的三成;山水为重庆的肉‚孕育出全球向往的奇景,这里没有非此即彼的对抗‚重钢老厂改造成博物馆,防空洞废墟孕育出“洞舰1号”科幻乐园,温泉与摩天轮在厂区旁升起。重庆,这座城市你喜欢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