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名片
宁乡黄材镇之月山,坐落于雪峰山余脉东麓,枕黄材水库万顷碧波,邻炭河里遗址千年古壤,宛如大地精心雕琢的瑰宝。其峰峦蜿蜒如新月环抱,由此得名“月山”。北向猴家大山为桃江县与宁乡市的界山,主峰海拔917.5米,为宁乡四大高峰之一。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伍瑛
这里,是国宝四羊方尊的出土地,三千年前青铜文明光耀华夏;这里,有中南地区最大野生香榧群落,7株千年古树生机勃发;这里,诞生了开国上将甘泗淇,“夫妻将星”的故事催人奋进;这里,农文旅融合势头强劲,乡村振兴画卷绚丽——位于宁乡黄材镇的月山,便是这般景致万千、底蕴深厚之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准确而言,月山并非一座山峰,而是一组群山,因山势蜿蜒似新月而得名。群山间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逾70%,大小山头错落有致。
近日,记者与走读团成员踏上这片土地,走访月山区域的塅溪、龙泉、月山等村庄,循着历史足迹,探寻月山“四色”之美。这片山水人文交融之地,与宁乡历史血脉相连,每寸土地皆承载厚重记忆,每处景致都诉说动人故事,让人由衷赞叹——“登月山,知宁乡”。
青色:灵山藏宝,方尊诉三千载商周韵
“盘古开天辟地后,山川河流自天成。”山与水的交融,是月山最美的旋律。黄材水库如蓝宝石镶嵌山间,月山溪流注入,让水质更显清冽,也为飞鸟走兽提供栖居之所。
灵秀之山,藏着3000年前的商周往事。此次登临,记者与走读团便从四羊方尊出土地——龙泉村转耳仑起步,沿山石小径走进月山。
山路上,70岁的村民曾石华正忙着除草砍杂。得知记者来意,他难掩兴奋:“当年挖出国宝四羊方尊时,我父亲就在现场,亲眼见证了那一刻!”
攀过一段陡峭山路,走读团抵达四羊方尊出土地,这里2021年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仿古祭祀台大气庄重。宁乡地方史专家喻立新顾不得歇息,缓缓讲述起那段尘封的发掘史。
1938年,当地农民姜氏三兄弟在挖土时发现震惊世界的四羊方尊。在历史课本中,我们也能见到它的尊容:长颈高耸,四角各塑一羊,装饰蕉叶纹、兽面纹、龙纹等,尽显商周工匠高超技艺与丰富想象力,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身为中国十大传世国宝,四羊方尊命运多舛。它曾遭古董商倒卖,在日军空袭中碎成20多块,又因“文夕大火”失踪。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文物专家从银行仓库寻得碎片修复,它才得以重见天日,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除了出土‘尊王’四羊方尊,1983年还出土了重达221.5公斤的‘铙王’象纹大铜铙。”喻立新介绍,考古人员在转耳仑多次调查勘探,发现商周陶器、石器等遗物,文化面貌与炭河里西周古城一致,初步确定这里是炭河里文化的祭祀遗址。
通过考古研究,专家们确认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所在地,宁乡也被誉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有学者认为,青铜器、文字、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标志。而宁乡这座千年古邑,从青铜冶炼时代走来,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的工业智造时代,可谓血脉相传弦歌不断。
绿色:香榧叠翠,千年古木守一方清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在月山村,香榧树便是这般坚韧珍贵的存在。受保护的香榧森林公园内,生长着中南地区最大野生香榧群落,现存2800余株野生香榧树,其中7株树龄超800年的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树王”更是有千年树龄。
59岁的护林员张立新,已在这片山林坚守9年,悉心管护香榧林。谈及当地对环境的保护及香榧当选“宁乡市树”,他满脸欣慰:“守着好山好水,就得像爱护眼睛一样护着。香榧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是植物界‘活化石’,看着它茁壮成长还成了‘市树’,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香榧树木质金黄、清香四溢,据说黄材镇名字就由此而来。”张立新介绍,香榧树历史悠久,活跃于一亿七千万年前,是可与银杏、水杉比肩的古老物种。每年5月花期,香榧树会呈现“三代同树、花果同枝”的奇景:青绿色嫩叶、淡黄色花朵与紫红色果实同挂枝头,层次分明、美不胜收。
野生古香榧群落在全国罕见,目前仅发现两处,宁乡黄材便是其一。为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当地政府多措并举:2002年设立县级香榧自然保护区;2021年通过群众海选,将香榧定为“市树”,提升其知名度与保护力度;2022年启动香榧森林公园建设,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香榧资源。
走读团攀至半山腰,香榧“树王”赫然眼前。它树干巨大笔直、直冲云霄,需六七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树根在泥土中延展,似一位伫立时光长河的老者,见证千年沧桑,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红色:夫妻将星,革命精神润山河记忆
月山孕育了众多英雄儿女,开国上将甘泗淇便是杰出代表。在塅溪村妇女主任罗春芳引路下,走读团来到将军故居旧址。
甘泗淇出生于月山八渡水,原名姜凤威,又名姜炳坤。1927年,他满怀报国志远赴苏联莫斯科留学,改名甘泗淇,立志以新面貌投身革命。归国后,他投身革命斗争,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夫人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二人成为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夫妻将星”,他们的爱情与革命事迹传为千古佳话。
59岁的当地村民姜润良,是甘泗淇将军的侄孙。提及将军,他满脸崇敬,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了将军为何取名“甘泗淇”的来历。原来,姜凤威远赴莫斯科留学时,需要起一个类似俄文发音的新名,于是在姜姓之后加了一个“斯基”——姜斯基,而将军为适应革命工作的需要,便于隐蔽身份,就顺着宁乡话的谐音改名为“甘泗淇”。
知情人还讲述了1959年1月,甘泗淇与李贞回乡的故事。将军夫妇深入群众,与乡亲亲切交谈,鼓励大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还走访学校、农田,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他们的亲民作风与家乡情怀,让红色种子在这片土地深深扎根。
为传承弘扬甘泗淇将军的革命精神,2023年塅溪河市级美丽幸福河示范创建项目建成。项目以“夫妻将星”革命事迹与深厚情谊为主线,打造相识桥、相知桥、相守桥、相思桥等景观节点,再现“双子将星”携手革命的故事,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提升群众幸福感。
金色:溪漂霞飞,农文旅绘就振兴新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月山不仅有深厚历史文化与秀美风光,更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焕发耀眼亮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典型。
龙泉漂流的河道两岸青山苍翠,夏日微风裹挟草木清香。孩子们在浅水区嬉戏,大人们在漂流中体验刺激,山谷间满是欢声笑语,疲惫烦恼一扫而空。
“每到盛夏,这里就是欢乐海洋!”龙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赞介绍,龙泉漂流号称省内“最壮观、最刺激、最人性化设计”的漂流项目,河道全长4.3公里,落差近200米,属大落差、强刺激的双人自助漂流。
天龙峡溯溪则是备受青睐的新宠,记者到访时已是一票难求。一场太阳雨后,山间清凉,天幕帐篷区40顶帐篷早早订满,近50个水池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景区提供的茶具、水果、烤肉套餐等深受游客喜爱,游乐项目还带动本地西瓜、黄桃等农产品销售,累计拉动消费200多万元,为村民带来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与实在收益。
近年来,黄材镇依托丰富资源,构建以炭河古城为核心,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千佛洞、龙泉漂流等为辅的“一轴多元”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及炭河古城累计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结合考古遗址公园、炭河千古情演出等,拉动宁乡农文旅消费近30亿元,带动6000余名村民就业。缘起月山的炭河里青铜文化,正成为宁乡文旅“大IP”。
一天的走访意犹未尽。站在城大林场山顶眺望,夕阳为黄材水库镀上金光,村庄炊烟与山间云雾交织,好似在吟诵浪漫的田园诗。
月山之美,是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生动注脚,也是宁乡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缩影。她曾见证商周的烟火气息,护佑先民们的希望;如今,在农文旅融合的时代潮流中,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读团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月山之韵,在于其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它的石灰岩地层中,藏着两亿年地质变迁的密码,每一道纹路都是时光镌刻的印记;而山形走势与炭河里遗址形成的“山水轴线”,让人不禁联想到商周先民对天地的敬畏,仿佛能看见他们在此祭祀天地、祈求丰年的虔诚身影。
原月山乡古称月山铺,曾是连接湘中与湘西的交通要道,无数商旅在此奔波,脚步声、马蹄声曾回荡山间,如今虽已沉寂,却仍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喧嚣。月山之妙,正在于它将两亿年的地质史、3000年的文明史与当代人的生活史,巧妙地揉进每一块岩石、每一寸草木,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山水间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时光的流转。
——湖南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专家委员会委员、宁乡地方史专家喻立新
探山指南
建议自驾游览月山风光,起点可在四羊方尊出土地——龙泉村转耳仑,沿阶而上来到古祭祀台,感受山林的静谧与历史的沧桑。驱车来到月山村,登临千年古香榧树下,驻足呼吸清新空气,聆听古树的故事。沿途经过塅溪村,探访甘泗淇将军故居旧址,感悟红色精神。不能错过的是龙泉漂流的刺激和天龙峡溯溪的惬意,沉浸式感受月山的活力。最后返回繁华的黄材镇,食宿价格公道,可参观炭河里遗址博物馆,欣赏美轮美奂的炭河千古情演出,全方位深入了解商周青铜文明的璀璨历史,让一天的月山之旅元气满满。
特别鸣谢
长沙晚报“翻山阅岭——山水洲城·探山”由鸿蒙智行中南汽车世界店提供车辆支持
电话:13739070722 吴先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