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升腾起浓郁的烟火气息。特色餐馆里香气四溢,食客们畅享美味;“日茶夜酒”的招牌霓虹闪烁,点亮一街喧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循着地道小吃的香气、特色餐宴的邀约,漫步于石板路上,让“为一餐饭,赴一座城”成为邯郸文旅的生动写照。
古香古色的古韵食府。
当美食成为旅行最诱人的请柬,邯郸道正以独特的舌尖魅力吸引八方来客。
来自河南郑州的李女士带着女儿淘淘,一走进街区便被一股浓郁的酱香吸引。“孩子最爱尝鲜,听说这里的皮渣是地道邯郸味,我们下了火车就直奔这儿。”她手机里存满了通过社交平台收藏的美食攻略,循着香味一路探寻。
推开古韵食府的雕花木窗,餐馆里的热闹瞬间涌了出来。木质餐桌上,刚上桌的磁州焖子还冒着热气,金黄外皮上淋着的蒜香酱汁顺着边缘往下淌;粉皮 肉的砂锅底下还煨着火,粉皮吸足了肉香,在灯光下泛着油光,肥瘦相间的肉片裹着酱汁,香得让人垂涎……
李女士夹起一块皮渣给淘淘,“快尝尝,这是邯郸特有的,用红薯粉条做的。”淘淘咬下一口,皮渣在嘴里轻轻散开,带着淡淡的调料香,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含糊不清地说:“软乎乎的,好吃!”
邻桌的江苏游客王先生正举着手机拍永年酥鱼,酱色的鲫鱼卧在鱼盘里,骨刺酥软能直接嚼咽。“来之前专门查了攻略,这鱼要先用汤慢炖六小时,难怪连鱼骨都入味了。”他边拍边和家人感慨,“被美食圈粉了,才了解到永年不仅有酥鱼,还是太极之乡,想明天就启程去逛逛。”
如今,像王先生这样被邯郸美食“勾”来的外地游客,一入夜就在街区里随处可见。主营邯郸特色菜的老板张璐一边为客人斟茶,一边感慨:“以前多是熟客,如今天南地北的口音都有。”磁州焖子、广府酥鱼几乎桌桌必点,成为游客口中的“必尝清单”。
然而,味觉的牵引并未止步于餐厅。游客们走出餐馆沿街漫步,手中不知不觉多了几个打包袋。在街区南区,“胖妮熏鸡”店前常排着小队——暖光灯下,熏鸡泛着琥珀般的油光,香气袅袅飘散。从天津专程赶来的赵阿姨仔细选择了两只熏鸡打包,“女儿特意叮嘱,一定要带些邯郸味道回去,俺觉得这个很不错。”
沿着石板路往北区前行,“金邱食悦”旗舰店的招牌格外醒目。400多平方米的店铺内,货架从门口一直延伸至最里层,涵盖京系经典、粤式风味、闽南风味及邱县本地的四大特色食品体系在此亮相,清真冷鲜牛羊肉、蜂蜜红薯、邱城手工挂面等400多种产品,真的是琳琅满目。
“这蜂蜜红薯甜糯无丝,是我们邱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店员热情地向进店游客介绍着特产。正说着,她的手机响起了微信提示音——来自山西长治的赵先生发来消息,“再来十斤蜜薯”。
赵先生是这款蜂蜜红薯的“回头客”了,自从上次在现场品尝并购买后,就隔几个月定期网购十斤。“很多游客都像赵先生一样,试吃之后特别喜欢,就成了我们的长期客户。”店员一边处理订单,一边笑着说道,“这款蜜薯特别受欢迎,每隔两三天我们就得补一次货。也正是靠着这样的特色美食,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过来,愿意更进一步了解邱县,体验我们这里的深度旅游。”
夜色渐深,巷子里的叫卖声、谈笑声不绝于耳。从人气火爆的本地餐厅到特产店前排起的长队,从餐桌前的满足笑容到打包袋里的满满收获,越来越多的人因这一口邯郸味道而来,也为这一城的味觉记忆而停留。
以“舌尖”牵引“脚尖”,邯郸正借助美食让四方宾客在品味中,触摸这座城市古老而年轻的脉搏。当文化与旅游在袅袅炊烟中交织融合,一幅更具温度、更接地气的文旅新图景,正在这里缓缓绘就。
本报记者 薛雅兰/文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群英/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