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今年8月初,历久弥新的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一番改造,既保留了荆门人心中原汁原味的感觉,又引进了各种现代化元素,一个集文化底蕴与休闲娱乐设施为一体的街区就此迎来新生,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消费场所。
荆门城北,有这样一条街——千年以前,陆九渊出任荆门,修筑荆门城,重视农业,振兴经济,就此,古城荆门逐渐发展;城北一条三里长的青石板街,成为了连通襄荆古道的要道,百姓商贾云集,名为北关街;约百年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建起了“军民合作饭店”,这条街上又留下了无数仁人志士的脚印;新中国成立后,北关街改名为民主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荆门工业大发展,工人文化宫、金龙泉啤酒厂在此落地,100多家商铺于此云集,民主街成为了荆门城最繁华的地带。
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 郑波 摄
如今,在这里,你可以沉下心来,静静观摩体验拓铜、面塑、中医等一众非遗文化;可以直奔老店,回味石牌豆腐、南桥包子等荆门名小吃;可以在服装店换上古风服饰,做一日“荆城闺秀”;可以欣赏变脸、皮影戏、湖北大鼓、三仙归洞等一众精彩节目;还可以喊上三五好友,在小酒馆浅酌两杯,于灯影错落的水边静看夜色;亦或是抚摸着军民合作饭店朱红色的木门,追忆峥嵘往事……
非遗文化
打开时空交错之门
“用棕刷顺着宣纸脉络轻轻刷拭,就能排出气泡,让文字的痕迹脉络更加清晰……”8月18日,在民主街的梁间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店主杨灵慧正在演示拓印流程——先为宣纸喷上水雾,随后按压覆合,刷拭气泡,使之呈现文字与印章,再用红色的印泥轻轻上色,等待风干后就能获得一幅亲手制作的拓印。
店主正在演示非遗拓印 姜澜琦 摄
在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类似这样的非遗体验可不少——拓铜、拓印、漆扇、豆腐研磨、面塑展示……市民对这些古香古色的技艺充满了兴趣。
转过一道弯,在石牌豆腐体验馆门口,一对夫妇看着门口的招牌开始计划:“这里竟然可以体验古法磨豆浆和做豆腐,亲自转磨盘、煮豆浆、点卤水、压豆腐,明天带孩子来体验体验,让他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
往前走两步,阅楚非遗馆内,七八位市民正在观看墙壁上的物品介绍,这家非遗馆内陈列了宜荆荆都市圈颇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宜红茶和恩施玉露的制作技艺、长湖鱼糕和盘龙菜的发源、沮漳皮影简介,等等。“宜荆荆不仅是都市圈,也是文化圈,周边这一片地区的文化习俗都有共通性。”浏览了一系列非遗展品的钱阿姨发出感慨。
一道石门旁,几个孩子则正在对着展示牌读着荆门乡土音:“‘区区话’就是悄悄话,‘七饭’就是吃饭,‘利刷’就是麻利……”在童声童语中,文化悄然传承。
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本地文化墙 姜澜琦 摄
民主街的新生,既建立在现代化工业的支撑下,也建立在文化底蕴的支柱上,在这些非遗技艺的传承中,荆楚大地的故事将源远流长。
饕餮之宴
新旧味道在舌尖碰撞
南桥包子、矮子馅饼、石牌豆腐、八元老火锅、牛筋面……要说到吃,荆门的美食特色在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汇集,无论是麻辣鲜香的还是软糯香甜的,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老板,来十个牛肉的、十个梅干菜的,打包带走!”
“老板,我要两个牛肉包、两个菜包,在这里吃。”
“好嘞!”南桥包子铺内,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加紧为顾客装袋,一边把新包好的包子摆上蒸笼。作为发源于南桥古石桥桥头的经典小吃,南桥包子一直有“吃了后悔,不吃也后悔”的俚语流传,这道荆门人的独家美食记忆如今被重新发扬光大,成为了家家户户都能品尝到的美食。
南桥包子铺 姜澜琦 摄
另一边的矮子馅饼店铺内,亦是排起了长队,红糖馅、桂花馅、黑芝麻馅、蔓越莓馅……平均价格约15元/斤的矮子馅饼,物美价廉,已经成为了荆门美食的代表,不仅在宜昌、襄阳、武汉等地开满分店,如今更是走出国门,远播海外。“就喜欢刚出锅这热热乎乎的一口,这黑芝麻真是太香了!”宋大哥一边接住掉下来的饼渣,一边感慨。
除了以南桥包子、矮子馅饼为代表的荆门老派美食深受市民喜爱,街区内的茉酸奶、罗鲜升柳州螺蛳粉、成都小吃、重庆酸辣粉、潮汕牛肉火锅等外地美食也吸引着市民们前来打卡体验。
“在大学的时候最喜欢喝茉酸奶的牛油果酸奶奶昔了,没想到这个暑假,它开到了荆门!”正在家里过暑假的大学生刘紫云拿到刚刚下单的冰爽饮品,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这条街上,古茗、蜜雪冰城等奶茶店生意红火,很难看到有人手中不捧着一杯假日解暑饮品。
与饮品最搭的,自然是小吃,冒着热气的臭豆腐、撒满辣椒粉的碳烤鱿鱼、油滋滋的土家炕土豆、一大串抓不下的羊肉串、一口就让腮帮子鼓囊囊的紫米饭团……在民主街,美食爱好者们无不大快朵颐。
8元老火锅店内座无虚席 姜澜琦 摄
当传统美食与外地美食碰撞在一起,荆城人的夜色,逐渐变得香气四溢。
节目表演
充实荆门人的夜生活
夜幕下的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北门大戏楼灯火辉煌,锣鼓声、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这里正成为荆门人夜生活的文化会客厅。每晚7点,大戏楼准时开演,丰富多彩的节目让整条街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夜景 郑波 摄
演出在热闹的互动环节中拉开帷幕,主持人介绍着民主街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故事,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川剧变脸大师登台亮相,衣袖翻飞间,脸谱瞬息万变,引得台下阵阵惊呼。歌曲演唱环节,既有经典老歌,也有流行金曲。魔术师的表演,让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各种传统乐器演奏更为晚会增添了雅致韵味。
“我们家就住附近,现在孩子放暑假,每天都会带她出来散步放松,顺便到北门大戏楼看看节目。”市民王尤说。
晚上7点,戏台前早已座无虚席,不少观众索性站着观看,孩子们更是挤到最前面,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周边小摊贩生意红火,卖糖葫芦的、售烤串的、售气球玩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观众们边品尝美食边欣赏节目,不时为精彩表演鼓掌叫好。
孩子们在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玩具摊前玩耍 姜澜琦 摄
五彩缤纷的气球在夜空中飘动,与古色古香的戏楼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热闹的夜生活画卷。
北门大戏楼不仅丰富了荆门人的夜生活,更让古老的民主街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市民夜间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展现了荆门夜晚独特的文化魅力。
民主街的新生,是工业齿轮与文化脉络的深情相拥,是南桥包子蒸笼里的烟火气与非遗漆扇上的流光溢彩的交响。这里既有陆九渊筑城时夯土的余温,也有Z世代举着茉酸奶打卡的欢笑;既回荡着抗日战争时期的铿锵脚步,也飘扬着湖北大鼓的悠扬韵律。当传统手艺遇上新潮体验,当本土味道包容八方风味,这条三里长街便成了荆楚文化最鲜活的展厅。
夜色渐深,戏楼前的掌声与烤串的滋滋声交织成夜曲,军民合作饭店的木门在路灯下投下斑驳光影,仿佛在诉说:真正的文化传承,不仅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也在市井街巷的烟火里,在代代相传的味蕾记忆中,在每一个愿意驻足聆听的瞬间。
军民合作饭店旧址 孙冰晨摄
欢迎走进荆门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触摸千年文脉的跳动,这里的故事,当然未完待续。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澜琦 戴白璐)
编发:杨帆
审核:张云峰
终审:吴东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