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那句温暖又有力的宣言——来了就是深圳人。
但当无数滚烫的梦想在这里落地生根,你是否也曾好奇:这座城,从何而来?
45年,从327.5平方公里到1997.47平方公里的自然地理土地上出现了一座超大国际化大都市。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我们摄制了一条8分钟的穿越剧,与您一同拨开岁月的尘埃,细数那些经典“名场面”,看见这座城与每一个“深圳人”的来时路与未来梦。
视频→划时代 画深圳
▍在穿越剧里看见两代城市设计师的接力
当一位2025年的年轻规划师推开“空间折叠”入口,穿越进深圳发展历程的“名场面”中,他会看见哪些热血瞬间?
这位来自2025年的规划师在时光隧道中与1982年南下列车里奔赴特区的老规划师意外相逢,他见证了无数规划人将深圳四版总体规划从蓝图到落地的滚烫全程。45年间,在两代规划者的目光交汇中,一座城正快速生长。
最后,你会发现,图纸或许会泛黄,但,初心不改的匠心“划笔”,得以传承;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深圳,生生不息。
▍在虚拟制片技术中走近真实历史
说起深圳,大家脑海中涌入的,是无数个第一。改革开放“第一炮”、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但如何让这些被镌刻进历史的珍贵影像重新“活”起来?
制作团队采用了虚拟制片技术。这是一项在好莱坞电影制作中常用的顶尖技术之一,可以实现虚拟背景和演员表演的无缝融合,最大程度营造人物走进历史场景的真实感。在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后,制作团队在虚拟影棚中搭建实景,精准复刻了蛇口工业区炸山填海,打通五湾、六湾之间通道的激动瞬间,并由此引申出一幅幅特区建设者们热火朝天建设深圳的生动画卷。

“开山第一炮”的拍摄过程和成片效果
无限接近真实的另一个技术手段,则是让人物走入真实的历史中。1987年的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拉开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大幕,推动了全国土地制度系列变革。如果全部采用演绎形式,可能会破坏人们对于真实历史画面的体感。制作团队决定让“穿越”的年轻规划师走入深圳会堂拍卖的现场,化身为摄影师,记录下举牌、落槌的珍贵瞬间。
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
无数个敢闯敢试的瞬间,铸就了这座城的生生不息。
▍在规划的线条中揭示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在取材上,影片还关注到了深圳推进和谐发展的“先人一步”。
“英雄难过梅林关”,是老深圳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82年,深圳设立特区管理线(二线关),将深圳划分为特区内与郊区,对于外地人来说,从关外进入关内需要身份证、暂住证以及边境通行证。而1996年推出的第二版深圳总体规划,将总体规划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域。
深圳历史上的“二线关”
深圳第二版总规(1996年),首次将规划范围从原特区内扩大到全市域
一半繁华,一半自然。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生态文明的优等生。鲜少有人知道,如今车水马龙的滨海大道,在规划之初,经历过一场激烈的“让路”之争。
1994年,按最初设计,滨海大道将直接穿过保护区的核心区,200多亩红树林面临被毁风险,如何实现“路”“林”兼顾?深圳做了一个决定:将滨海大道北移避开保护区的核心区,把对红树林的破坏降到最低,同时又保证快速干道上应有的通行速度。1997年,国务院批复调整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将原来规划穿过红树林的滨海大道北移260米,留住了这片宝贵的红树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4年,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正式揭牌。一代代自然保护者关于“红树林是无价的”的发言,依然振聋发聩。
无数个敢为人先的时刻,成就了这座城的生生不息。
▍在新一版规划蓝图中“预”见未来2035深圳
再回望1984年南下列车上,规划师们的豪情壮语:“我们一定要把深圳规划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城市”。如今的深圳,正在用行动,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202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深圳的目标愿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建成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城市性质为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如影片最后的一幕,老规划师把用了几十年的钢笔,传承给了年轻的规划师,而生活在这座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中一代代奋斗者们,埋头苦干,步履不停,延续着这座城的生生不息。
8月26号就是深圳经济特区45岁的生日,视频一经发布,网友就纷纷送上生日祝福。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来评论区写下对这座城的独家告白吧!让文字替心意好好“说话”。

作者丨陈丽萍 罗雅琴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陈淼松
审校丨黄海宁
监制丨池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