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深圳两名游客在台风预警期间违规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被困,经救援人员近12小时的艰苦搜救,游客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事后,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对两名当事人作出每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深圳大鹏新区山海资源禀赋优异,长期以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但在享受美景之余,部分游客丢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把安全抛到了九霄云外,以至于即使遭遇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尽管有关部门已通过多种方式发布预警,仍有个别人士怀着侥幸心理以身犯险。这种行为既潜藏不小的风险隐患,也给有关部门应对自然灾害带来了挑战。
这次两名游客受罚可谓咎由自取。2023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划定为自然灾害危险区,并采取禁入措施,违者可能面临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承担相关救援费用。该条例还规定,自然灾害比如台风、泥石流等,会特殊划出一块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即便没有造成人员损害、不需要额外补救,只要进入就是违法违规行为。因此,有关部门在对两名不听劝阻以身犯险的游客成功施救后开出罚单,显然于法有据。
这张罚单的警示意义不言而喻。一直以来,部分游客安全意识淡薄,不顾政府警示与劝阻,在灾害天气下执意以身犯险。他们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危险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却未曾想到一旦遇险,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痛苦,还会耗费大量公共资源。此次深圳对违规游客进行处罚,无疑是一记警钟,告诫人们:任性探险不仅危险,而且违法,任何时候都应该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有意思的是,在深圳开出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之后,不少网民在了解详情后纷纷为深圳点赞并呼吁“全国推广!”这样一种情绪,反映的是很多网民对驴友违规探险事件屡屡发生的不满。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日益火爆,一些驴友为追求刺激,频繁涉足未开发区域或在恶劣天气下冒险出行,由此引发的意外事故层出不穷。这些违规行为不仅让自己置身险境,更让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展开营救,还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面对这种现象,公众早已忍无可忍。一段时间以来,驴友违规一旦遇险,实行了有偿救援,其意图也是希望通过抬高任性成本来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然而从实践来看,“有偿救援”这样一个规定并未吓退多少任性驴友,近期驴友违规探险案例未曾显著减少就是证明。其中缘由并不复杂,生活中的规则意识薄弱者,其侥幸心理也往往最强。因此即使是前往一个众所周知的危险区域,也很少有驴友认为自己可能会落到在绝望中等待救援的那一步。
看来,为了让驴友不能任性,约束的办法不妨再多一些。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既然是禁止进入的区域,有禁止性的规定,违规者就一定要受到处罚。而在此之前,驴友如果擅闯危险区域,在不出事的情况下往往以所谓批评教育了事,类似处理岂能吓退任性者?
不少网民为深圳开出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叫好,就是希望其他地方也能效仿深圳,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抬高任性者的成本,严格执行违规即处罚,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有偿救援这样一个比较弱的措施。网民的这种期望值得认真对待。如果违规即受罚,那么那些游客再踏出任性的脚步时恐怕真要三思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