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影婆娑,水脉灵秀;鱼翔浅底,白鹭齐飞。走进位于福建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的北大村,一幅风光旖旎、绿意绵延的水乡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坐落于三溪交汇之处,北大村依水而生,因荔闻名。记者近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通过打造特色文旅产业IP,这座古村落不断释放创新发展活力,生动演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足”的乡村蝶变。
“和家里人过来玩两天,坐着游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晚上还能在这里露营烧烤,感觉特别放松。”福州市民朱先生说。
北大村党支部书记曾健介绍,依托独具特色的水资源,北大村打造“水上巴士”黄金航线,串联起两岸的荔林景观带、滨水绿道和古村落,水岸协同打造集露营基地、垂钓闲趣、潮玩互动等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业态。
北大村经营销售的莆田特产和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明代顶墩桥静卧溪流之上,见证着岁月变迁;3座百年老宅、200多座特色风格民居错落有致,妈祖宫等历史建筑庄严肃穆……沿着水岸一路前行,历史古迹在岁月积淀下更显底蕴绵长,让游客们沉醉其中。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溪水边的绿道上,一块块展板详尽展示了莆田历史上21名状元的事迹,以及15名莆田籍院士的介绍。游客们相继穿过写有“解元”“会元”“状元”的“科举门”,仿佛穿越了一条古代“赶考之路”。
“投壶是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请大家站在这里,把手中的箭投向壶里,投中就可以得分……”在不远处的“51趣·北大”帐篷营地内,研学机构领队戴曙正带着十几名儿童沉浸式体验投壶的乐趣。
“除了投壶,我们还体验了亲手制作荔枝香牌,让孩子们在做手工、玩游戏过程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礼仪知识,孩子们都很开心。”戴曙说。
8月19日,研学机构教师在北大村向学生们讲解传统礼仪知识。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曾健介绍,北大村素有“文献名邦”的历史底蕴,近年来通过引入状元宴、科举模拟体验等多元复合业态,全景式还原科甲文化场景,打造以“状元”元素为核心的特色文旅IP, 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同时感受荔林水乡的耕读传统和文墨书香。
“依托独特的生态禀赋,我们还携手高校科研团队,创新‘一树多品’嫁接技术,打造了百亩荔枝采摘乐园,十分受游客欢迎。”曾健说。
红火的文旅产业,让更多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正值中午,北大村溪水边的西天尾扁食店里坐满了前来就餐的游客,老板吴继勇在前厅和后厨之间忙碌地穿梭。“店里最受欢迎的是13元一碗的扁食,最多时一天能卖200碗。”吴继勇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大村探索“资源整合+品牌塑造+村民共富”三位一体整村运营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业态,村集体参与合作运营,村民则通过游船服务、景区服务等岗位实现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约30%。
“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动吴江、后黄、七步、东阳等周边村居,串点成线、联村共建、产业融合,推动古老水乡在‘一盘棋’协同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北洋荔林水乡片区党委书记周文清说。(记者王雨萧、周义、董建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