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长度1420米,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高度也居世界第一,堪称“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
站在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上,风声猎猎,云雾缭绕。这座大桥,不仅是一条跨越天堑的交通动脉,更是贵州交投产业集团推动“桥旅融合”的创新舞台。
8月22日,记者在桥面采访了贵州交投集团所属产业集团市场发展部部长肖佑铭,他细数了这一融合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从开始建桥时,我们就在系统策划桥旅融合项目。”肖佑铭介绍,团队在项目初期就引入了“运营前置”理念,即根据后期运营需求反推建设内容,系统性布局旅游业态。从2021年起,团队编制了经营发展规划与资产包规划,覆盖极限运动、商业服务、景观设施等多重板块。
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桥面
目前,花江峡谷大桥区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的业态包括库湾空中公园、桥塔酒店、服务区商业体、无绳蹦极、高空荡绳、竞速跑道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世界第一水幕灯光秀”的夜间演绎项目——通过高压喷射系统在桥面形成宽300米的人工水雾瀑布,并投射光影叙事,营造出极强的视觉沉浸感。
“很多业态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肖佑铭特别提到,“比如水幕灯光秀,团队做了大量风力测试,这里最大风力可达15级,如何让水幕在强风中稳定成像,是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极限运动项目也极具标志性。依托桥面距谷底625米的“世界第一高”属性,无绳蹦极、高空竞速跑道等均创下全球纪录。肖佑铭解释说,竞速跑道采用抗风稳定板结构,既保证安全,也增强体验感。此外,位于桥中部的悬空玻璃大厅面积约1100平方米,游客可站在透明地板上直视深渊,被誉为“悬崖上的玻璃客厅”。
俯瞰花江峡谷大桥
这一切的背后,是从设计阶段就埋下的伏笔。肖佑铭详细解释,“预埋件是提前植入混凝土中的钢板和钢筋结构,后期不需要打孔,可直接连接各类设施设备。”无论是攀岩墙、飞拉达岩壁探险,还是灯光、给排水和电力的布设,都依赖这一隐蔽而关键的技术。他强调,“没有前期的系统规划,很多业态后期根本无法实现。”
尽管项目极具创新性,推进过程中仍不乏难点。肖佑铭坦言,最大的挑战在于“挖掘桥梁与旅游的共性”。“我们不能只依赖‘世界第一高桥’这个IP,必须思考:游客为什么愿意来?他们能否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因此,团队格外注重内容差异化和体验感设计,瞄准当前游客更青睐“沉浸式、参与型”旅游的趋势。
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桥面
除了休闲旅游,项目还深度融合科研与教育属性。目前正在建设的研学基地,预计最多可容纳300人,将围绕“超级工程研学”和“地质科普”两大主题展开。“这座桥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智慧,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肖佑铭补充道。
据预测,花江峡谷大桥全年最大承载游客量可达149万人次。未来,游客可通过电梯上桥,走过850米景观长廊,进入玻璃大厅,体验水幕秀、极限运动与悬崖商业为一体的复合场景。
从交通动脉到文旅目的地,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成为“运营前置”理念下桥旅融合的创新范本。通车在即,大桥正以全新姿态,等待着世界的目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董婧珣 侯萌
廖文祥 李明栩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