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是云南省省会,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昆明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气候适宜,四季如春,所以昆明又被称为“春城”,气候宜人,昆明是人们向往的居住和旅游城市,昆明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昆明的地位逐渐凸显,正朝着国际门户枢纽方向发展。
昆明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之前,早在三万年前的滇池地区就有人类的生存痕迹,战国至东汉初年,滇池周围“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特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将滇池地区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公元765年,南诏国在滇池地区修建了拓东城,被看作是昆明建城的开始,大理国时期,昆明被称为鄯阐城,1276年,元朝在云南设立云南行中书省,省府由大理迁至昆明,昆明自此成为云南省省会。1928年8月1日,昆明市政府正式成立。近代历史上,昆明是护国运动的发源地,抗战时期更是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要中心,如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昆明市辖五华区、 昆明市包含盘龙、官渡、西山、东川、呈贡、晋宁六个市辖区,以及富民、宜良、嵩明、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个县,代管安宁市,市政府驻地呈贡区,昆明市常住人口数量较多,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属于较高层次,昆明是多民族聚居城市,其中汉族人口占多数,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共同聚居,形成了多元而又和谐的民族文化环境,各民族文化在昆明交融共生,给昆明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景观的生成给予了助力,昆明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民族关系稳定,为城市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社会氛围。
昆明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全市南北向长237.50千米,东西向宽152千米,总面积超过21000平方千米,地貌以湖盆岩溶高原为主,其次为红色山原地貌,地势总体上是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到2800米之间,市中心处在滇池盆地,平均海拔大约1890米,昆明城区三面被山环绕,南面紧邻滇池,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景,地形特点对城市气候的形成和空间布局有着明显的影响,还给城市赋予了天然的生态屏障。
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也被称为“高原明珠”。滇池既是昆明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昆明的区域气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色的基础,除了滇池之外,昆明还有金沙江流域、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三大水系‚为昆明市区提供较为充足的水资源,滋养了昆明坝子肥沃的土地,成为昆明市区发展的基础,昆明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川滇南北向构造以及云南“山”字形构造的交界地带,区域内分布着很多断裂带和褶曲构造,从而呈现出多样的地形地貌。
昆明位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区,由于低纬高原地势和滇池水域的影响,形成了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年气温变化不大,日气温变化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植物生长,昆明降水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这种气候特点使昆明一年四季草木常青,鲜花盛开,是名副其实的“春城”、“花城”,适宜的气候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为花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昆明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优良天气多,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昆明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处,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得昆明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重要门户,从历史的角度看,昆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中就是重要的中转点,滇越铁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等重要通道曾经以昆明作为要塞或者起点,千百年来,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地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传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昆明已通过过去人们印象中的边陲地区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昆明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昆明的区位优势明显,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印连印巴”的区位优势,向东可以和贵州、广西对接,通达沿海;向北可以经四川、重庆进入中原腹地;向南可以经越南、老挝到达泰国、柬埔寨;向西可以连接缅甸,贯通印度、巴基斯坦,这种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使得昆明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昆明处于西南地区偏南的位置,是中国西南地区对接南亚东南亚的前沿门户城市,随着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昆明的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节点。
在国家“一带一路”布局中,昆明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同时也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双重走廊起点让昆明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作为区域支点,四到五小时航空圈覆盖了约三十五亿人口的市场,包含中国、南亚、东南亚区域,市场潜力不言而喻,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推进,昆明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也为昆明成为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支点提供了条件。
昆明被国务院批复确定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它在国家区域发展布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昆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逐渐加强,国家支持昆明创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政策上给予诸多支持,昆明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城市群发展及区域协同发展正被推进,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昆明作为关键节点城市,收获不少发展机会与政策扶持,这些国家战略定位给昆明改善城市能级、扩展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条件。
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发展关系,昆明提出了“区域协同、延伸五条辐射廊道”的区域协同理念,发挥自身对云南的龙头带动作用,其中五条辐射廊道分别是:主城—晋宁辐射玉溪、普洱经济走廊;主城—宜良—石林辐射红河、文山经济走廊;主城—安宁辐射楚雄、大理经济走廊;主城—嵩明—寻甸—东川辐射曲靖、昭通经济走廊等。昆明以此构建起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带动滇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进程,优化区域内产业要素的分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这种协作模式加强了昆明的中心城市地位,也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昆明作为国际门户的地位愈发突出,国家支持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包括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等多种角色,在国际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等方面,昆明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南亚博览会永久落地昆明,提升了昆明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昆明是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节点,在推进次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昆明从地理中心向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转变。
昆明在西南地区经济总量靠前,是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龙头城市,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在传统产业上,有色金属,烟草,电力,化工等产业根基深厚,磷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新兴产业上,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快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昆明依托滇中新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产业基地,这样多样的产业体系提升了昆明经济的韧性和活力,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根基。
昆明工业体系包含很多工业门类,整体布局比较齐全,历史上,昆明的工业发展曾创造许多国内第一,中国第一台2000千瓦发电机,改革开放初期,昆明的“五朵金花”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十分出名,现在,昆明的工业结构逐渐改善并升级,从资源型和初加工型向技术型和附加值型转变,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四个新兴产业,加上传统的优势产业,组成了昆明的工业体系,工业空间布局趋向聚集化,各个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按照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产业集群,提升了产业的承载能力以及协作程度。
昆明的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很大比例,旅游业尤为突出,昆明凭借气候优势及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不断推动旅游业发展,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商贸物流、会展经济、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快速前进,昆明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物流网络逐渐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会展业方面,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展会成为行业重要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业在昆明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各类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实体经济获得支撑,多元化的服务业结构为城市注入活力,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花卉产业是昆明最具代表性产业,昆明被称为 “世界春城花都”‚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和出口基地‚云南是我国鲜切花生产、出口的第一位;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交易规模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且有花卉进出口业务。嵩明县是世界最大的大花蕙兰生产基地,宜良县是全国重要的三角梅的产地。形成了种植业、科研创新、交易业、物流业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昆明的生物医药也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植物药,民族药研发生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昆明的经济更具有特征性,更加具有差异。
昆明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重镇,具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就铁路交通网络的层次来看,昆明南站是众多干线铁路交汇的地方,成昆,沪昆,贵昆,昆玉等干线在此处交汇,使得昆明成为中国西南的铁路网络关键节点,昆明南站不仅是高铁网络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随着泛亚铁路的建造,也将会是西南地区铁路网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以后甚至可以直达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就公路交通而言,昆明建起了通往贵阳,南宁,成都,重庆等方向的高速公路网络,成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公路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便捷流动,提升了昆明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昆明发展国际枢纽的航空运输支撑作用明显,长水国际机场属于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机场,机场开通连接中国各大城市与亚洲各国首都的多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覆盖东南亚、南亚多国主要城市,旅客吞吐量维持在高位,国际航线占比突出;航空货邮吞吐量持续增长,全货机航线数量增多,长水机场在四至五小时航空圈内可覆盖中国、南亚、东南亚约三十五亿人口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能力提升,长水机场正在朝着国际航空枢纽方向不断迈进,有力支持昆明国际门户建设。
昆明城市内部交通体系不断改进,渐渐创建起包含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的运行里程持续增多,“米字型”轨道运行网络初步创建起来,城市交通压力有所减轻,昆明身为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便利性也有所改善,城市路网结构慢慢完善,主次干道和支路网络改善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得以缓解,智慧交通创建进程加快,交通管理水准逐步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有所推进,新能源汽车推行和充电设施创建速度加快,这些改良行动优化了市民出行感受,改进了城市运行效能。
昆明是云南省教育资源汇聚之地,多所学术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坐落于此,云南大学是“双一流”创建高校,也是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大学,众多学科具备较强的学术实力,昆明理工大学在冶金、材料、环境等工程技术领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科研体系,并与本地产业联系密切,昆明还有诸多本科院校,诸如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这些院校的学科设置比较全面,为昆明地区给予体系化的人才培育支撑,昆明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态势,既给城市发展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又成为西南地区关键的人才外输区和学术创新中心。
昆明在科研创新领域属于西部地区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都市之一,存在诸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所辖的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等机构,在植物学,动物学研究方面有着国际影响力,昆明冶金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同样包含在内,这些科研机构在生物资源开发,高原特色农业以及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收获了明显成果,昆明高校同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促使科研成果得以产业落地,科技创新成了支撑昆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给产业转型升级给予了技术支撑。
昆明是个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大量美丽的山水风景人文风景资源,滇池是昆明最特别的山水风光,它是中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被称为高原明珠,周围有很多公园和湿地,是昆明人民喜欢去休闲的地方,也是外地游客喜爱观光的去处,石林是昆明的著名国家AAAAA景区,这里的石头是世界闻名的奇特喀斯特地貌,世界自然遗产之一,两亿年前形成的这里石头形态各异的石峰、石柱还有石芽都是天然奇观,而西山龙门可以站在这里放眼滇池,这些风景名胜资源就是昆明吸引很多游客来玩的重要所在。
近年来,昆明旅游产品在创新与发展上呈现多元化‚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外,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方式不断发展‚昆明凭借气候及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塑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夜间旅游也成为新的亮点,推出了“夜游滇池”“夜赏花卉”“夜逛老街”等夜间经济活动,延长游客的消费时间,会展旅游发展迅猛,每年都会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量的展会,体育旅游方面,昆明利用高原训练基地的独特性吸引专业的运动队和体育爱好者,旅游产品的发展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昆明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昆明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以及“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旅游吸引力与知名度持续上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