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人,看惯了洛阳龙门石窟的恢弘,听多了开封府的历史传说,本以为对古迹早已免疫。可当我站在麦积山石窟的栈道上,仰望那些开凿于悬崖峭壁上的洞窟时,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这座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世界文化遗产,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其惊险陡峻为世所罕见。我选择了2号线上山,相对平缓,但也足够让人心跳加速。
在133号特窟,我看到了那尊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佛像。她面带微笑,神情慈祥,仿佛能治愈世间一切烦恼。阳光从洞窟外洒进来,照在佛像脸上,那一瞬间,我仿佛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宁静与慈悲。

作为河南人,我们对伏羲太熟悉了——淮阳的太昊陵每年都去祭拜。但来到天水这座“羲皇故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伏羲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被誉为“华夏第一庙”。走进庙内,古柏参天,其中一棵“卦台古柏”已有3000年历史。红墙黄瓦间,穿着汉服的姑娘们拍照留念,恍若穿越回古代。
令我惊喜的是,伏羲庙内还藏着天水市博物馆,而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收藏着3万多件文物,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书画,让人大开眼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汉代四神狩猎画像砖,生动再现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傍晚时分,我来到天水古城。青砖黛瓦间,藏着老天水的故事。育生巷被称为“天水古巷第一巷”,这里的早餐铺子卖的猪油盒酥脆掉渣,一定要趁热吃。
随着夜幕降临,古城灯光逐渐亮起。晚上7点半,灯光全开,登上城牆俯瞰,万家灯火与古建筑交相辉映,仿佛穿越回《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场景。
古城里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小吃摊。我尝了天水的特色小吃“然然”——面筋裹着蔬菜,淋上香浓的芝麻酱和辣椒油,酸辣过瘾。再来一杯“放哈甜胚子奶茶”,甜胚子与奶茶的搭配,解辣又上头。
第二天,我来到麦积区仿古街,这里简直是美食天堂。街道上人流如织,叫卖声与碗筷碰撞声汇成热闹的交响乐。
除了本地特色,这里还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小吃:武汉热干面、陕西肉夹馍、东北烤冷面、杭州小笼包。当然,作为河南人,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水本地美食。
我品尝了碗碗香的天水麻辣烫。海英麻辣烫的秘製麻酱让人回味无穷,伊甸园麻辣烫的串串现穿现煮,元女麻辣烫老巷子里的烟火气性价比超高。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杜甫曾在此写下著名诗篇。南郭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寺内有棵“春秋古柏”,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站在庭院中,感受“诗圣同款”宁静,别有一番意境。
玉泉观则是另一番景象。这座被称为“陇东南第一名观”的道教建筑群,因有元代“玉泉”而得名。我爬上“玉泉仙洞”,观看元代壁画《八仙过海》,听着泉水叮咚声。晨雾中的道观,宛如仙侠剧中的“修仙秘境”。
在天水短短两天,最让我感动的不是风景,而是这里的人。
在麦积山石窟,当我犹豫是否要花180元参观特窟时,一位本地大姐告诉我:“姑娘,来都来了,别看价钱,看价值。那尊‘释迦会子’你看过后一辈子都忘不了。”她说的对,那尊佛像确实让我震撼至今。
在伏羲庙附近,我迷路了,一位老先生直接带我走了十分钟到达目的地。告别时他说:“我们天水人实在,不会说好听话,但会对人好。”
晚上在仿古街吃饭时,邻桌的本地人听说我是河南来的,还热情推荐了几处不太为外人知的好地方:“我们天水啊,就像这碗麻辣烫,看着普通,吃着香,回味更长。”
回河南的火车上,我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天水城,想起网上那些说天水“只有麻辣烫”的评价,不禁苦笑。这座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远比网上评价的更加丰富、厚重、温暖。
麦积山的震撼、伏羲庙的厚重、古城的烟火、天水人的热情,都让我这个河南人感到亲切又新奇。
天水就像一位低调的智者,不张扬,却底蕴深厚;不炫目,却温暖人心。如果你来,不要只盯着麻辣烫——多看看这里的古迹,多和当地人聊天,多感受这座城市的心跳。你会发现,天水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得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