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青白江,除了广为人知的城厢古镇之外,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同样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这便是清泉镇。清泉镇很低调,如今遗留下的老街中,鳅鱼巷堪称古场镇的活化石。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成都周边古场镇百年来最真实的场景,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番,这座古场镇。
清泉镇坐落于龙泉山下,历史悠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俗称廖家场,因当时廖姓人聚居于此而得名。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清代中前期 “湖广填四川” 的移民后代。长期的商贸往来和农副产品集散,让这里逐渐繁荣,成为当时成都东山地区 “五场” 之一,并逐步跃居 “东山五场之首”。清末,廖家场改称 “太平场”,1981年更名为清泉镇,同时也为区别当时双流县的太平公社。然而它的历史远比我想象的悠久,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这个镇就建设了。
如今的清泉镇,清晰地划分为老区与新区,其中老区便是往昔的老街所在。当走进清泉镇老街,仿若开启了一场穿越旧时光的奇妙之旅。老街的建筑大多保留了清末民初的风格,小青搭配木板门,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街道两旁的老式店铺,部分至今仍在经营着传统的手工艺品、杂货等营生,它们宛如一位位沉默的老者,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目前,镇上的老街有和平街、古树街,狗市街,鳅鱼巷、萝兜巷、猪市巷等。这些地方,皆是小镇曾经繁华一时的见证之地。
这些老街之中,最具标志性的老街,当数鳅鱼巷,这里是老街韵味最为醇厚之处。巷口粗壮的黄葛树,已有200多年树龄,需要几人才能合抱,繁茂的枝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老街撑起了一片清凉。鳅鱼巷从清末起,便是清泉镇较为繁忙的商业街。它长约70 米,宽不足3米,蜿蜒曲折,形似泥鳅,故而得名。短短七十多米的老街,宛如一部鲜活的史书,记录着逢场天里形形色色人物的故事。
时代变迁,然而鳅鱼巷依然保留着十余家大小茶馆、茶铺。这里摆放着简陋的桌椅,墙壁仍是往昔的竹骨泥墙,那一缕缕袅袅茶香,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清泉往昔岁月的记忆。来这里喝茶,喝的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情怀,和对过去生活深深的眷恋。人们操着浓浓的乡音,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有的在讲述着家长里短,有的在分享着最近的见闻,那热闹而又温馨的氛围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鳅鱼巷不止有茶香,还有诱人的美味。这里分布着七八家馆子,没有大气的门头,奢华的餐具,只有朴实无华的老桌椅。每到吃饭前后,小饭馆里滋滋的炒菜声,麻辣鲜香,香气扑鼻。店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里的美食以农家菜为主,食材大多取自当地,新鲜又美味。吃饭的同时,你会听到茶客的聊谈声、摆摊小贩的叫卖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处处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尽显市井的独特味道。
从鳅鱼巷出来,横着的街是和平街,和平街也是一条曾经繁华的商业老街,即便岁月流转,如今依旧是商铺林立。在和平街的两侧,光明巷、狗市巷、箩篼巷、古树街相隔而就,仿佛是紧密相依的邻里。每一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走在老街上,虽不如从前热闹,却自有一番独特的恬静与安逸弥漫其间。令人遗憾的是,这里曾因繁华而诞生的五座宫殿、四座庙宇、八所会馆,七座石拱桥,十道榨子门等,皆已随着时光的流转,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仅能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与想象之中,成为了过往云烟,化作了厚重的历史印记。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平安路鳅鱼巷;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成都清泉镇鳅鱼巷”;
公共交通:成都地铁4号线,西河站B口出,换乘604路,清泉客运站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