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河畔夜华灯,龙神嫁妹民俗兴。
欲通云贵守镇远,千年古城太极生。
仲夏之初,携家人自驾黔东南,探访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的镇远古城。这座坐落于舞阳河畔的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民俗风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千年军事重镇,太极天成
镇远古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2年汉高祖时期即设县,称“无阳县”,属武陵郡。至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军南侵,朝廷为巩固边防,在黔东修筑关隘群,竣工后宋理宗赵昀下诏改奖州为“镇远州”,取“镇服远疆”之意,从此得名镇远。
镇远地处湘黔咽喉要道,史载“欲通云贵,先守镇远”。明代为防范苗疆起义,在此修筑城墙、设立卫所。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曾评价:“镇远一城,为滇黔咽喉,无此则无滇黔”。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形成“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山水格局。
龙神嫁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傍晚时分,我们有幸观看了当地特色的“龙神嫁妹”民俗表演。这一习俗源自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的记载:“果然镇远有个风俗,说正月十八日,铁溪里龙神嫁妹子。那妹子生的丑陋,怕人看见,差了多少的虾兵蟹将护卫着他嫁。人家都要关了门,不许出来张看。若是偷着张看,被他瞧见了,就有疾风暴雨,平地水深三尺,把人民要淹死无数。此风相传已久。”
整个巡游有海选龙神、小龙女、迎亲、拦门酒、拜堂、祈福、夜宴等流程,既融合了神话故事元素,也有中式传统婚礼环节,同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家人们尤其是孩子被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年代。
夜游舞阳,梦回明清
夜幕降临,我们登上游船,夜览舞阳河风光。两岸灯火璀璨,古建筑群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神秘动人。河北岸的旧府城与南岸的旧卫城隔河相望,形成了镇远独特的“府卫双城”格局。
船行河中,但见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古巷道保存完好,两岸的徽派民居鳞次栉比,马头墙与吊脚楼相映成趣。导游介绍,古城核心区域面积约3.1平方公里,现存明清古建筑160余处。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龙洞古建筑群,这组始建于明代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建筑群依悬崖而建,包含紫阳书院、中元禅院等40余座楼阁殿宇,堪称山地建筑的典范。
多元文化交融之地
镇远作为历史上“五溪蛮地”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处,呈现出汉族文化与苗侗文化共生的特征。古城内既有中原风格的文庙、城隍庙,也有苗族的芦笙场、侗族的鼓楼。明清时期,来自江西、湖南等地的商人沿舞阳河建立会馆,形成了“八大会馆”的商业文化景观。
镇远这座活着的古城,不仅保存着明清市井的生活图景,更见证了西南边疆开发的历史进程。当穿过青石板巷弄,触摸斑驳的砖墙,仿佛能听见马帮铃响与船工号子在时光中回响。以其“山水城浑然一体”的格局,镇远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聚落“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