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村超”归来,文体旅市场人气旺嘞!》,关注贵州榕江正以“村超”流量为引擎,深挖民族、生态、非遗等资源富矿,通过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让榕江这座充满活力的小城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之地。具体内容如下:
【文旅观察·跟着赛事去旅行】
夏日的暑热未消,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球场内座无虚席,两万多名观众的热情把现场气氛烧得滚烫。绿茵场正中央,忠诚村足球队队长董永恒与队员们摆好阵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球门方向。
“嗖——”禁区里,足球应声入网,欢呼声响彻球场。赛场外,古州镇月寨村村民张爱珍和邻居们围坐一起,刚打开直播,泪水就已打湿眼眶:“瞧,‘村超’回来了!”
谁能想到,6月下旬,连续两场特大暴雨如猛兽般“扑”向榕江这座因“村超”闻名的小城,冲毁了道路楼房,淹没了“村超”球场。谁又能想到,仅1个月后,哨声再度响起,备受瞩目的2025年贵州“村超”总决赛、全国赛接连开场。
洪灾过后,“村超”赛事为何能快速“重启”?自2023年“出圈”以来,贵州“村超”如何让热度持续?这个暑期,“村超”好球不停。来,跟随记者穿行赛场内外,一起探访“村超”持续火爆背后的“流量”密码。
1.撑起共克时艰“超力量”
7月26日,午后,“村超”球场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场内人数,焕然一新的球场静候各地观众有序入场。人群中,榕江县足协副主席陈兴洋突然驻足,指向一条新刷的红线——“2025·6·24洪水线”,几乎与入场通道高度齐平。
“这是洪水肆虐的痕迹!”陈兴洋告诉记者,“不到10分钟,球场就被完全淹没了。”洪水过后,塑胶跑道七零八落,球场草坪全部泡烂,“村超”赛事被迫中断。
1个月的时间,“倒”在泥泞中的“村超”如何快速“重启”?
高效组织,成为“重启”第一步。贵州省市县各级共1.3万余人赶赴榕江参与抗洪抢险救灾,榕江县成立12个工作组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先后投入9万余人次开展垃圾、淤泥和障碍物清理工作。
“洪水冲不垮‘村超’!”陈兴洋坚定地说。这位2023年贵州“村超”赛事的最佳守门员,第一时间返回球场,加入志愿清淤的队伍。
暑气升腾,陈兴洋在淤泥里一步步艰难向前,四周是操着各地口音的救援队伍。大家手上一刻不停,心意更加坚定:“要尽快把球场‘抢回来’!”
小雨淅沥,榕江县城外的大坝上,张爱珍还没顾得上清扫自家屋子,就赶着来到地里:“有多少菜,就摘多少!”她身后亮起星星点点,更多乡亲们全家出动,弓着腰在雨幕里采摘蔬菜。
团结一心,跑出“重启”加速度!灶火熊熊,忠诚镇后勤伙食保障点内,在上百名村民的高效配合下,数千份盒饭制作完成。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说:“周边20多个村寨的乡亲自发来帮忙,为一线救援人员撑起‘后方食堂’。”
转业军官皇甫颐从山西太原赶来,在淤泥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河南大哥开车1500公里,送来6000碗烩面;新疆大叔阿里木江·哈力克揣着20万元现金,跨越4000公里,买了11头牛送到榕江的食堂……各方爱心持续汇聚,撑起了共克时艰的“超力量”。
7月1日,“村超”球场重新亮灯;7月14日,最后一块草坪铺设完成;7月25日,球场设施建设完成,设备调试完毕,基本满足办赛条件。
2025年贵州“村超”总决赛上的烟花秀。榕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灯初上,当球员们再度踏上赛场,驰援榕江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界人士也受邀回到“村超”。烟花绽放,高硐村村民杨通明激动不已:“‘村超’的热闹回来了,这是所有人共同‘拼’出来的!”
球场外,回归的烟火气弥漫街巷。7月26日,贵州村超“重启”活动当日,榕江迎来客流高峰,超18万人涌入这座小县城,全县住宿行业入住率9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2.享受文化赋能的“超快乐”
夜幕低垂,锣鼓声刚歇,民族歌舞节目又登上“村超”球场。专程从天津自驾而来的球迷刘先生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意犹未尽地说:“这‘村味’十足的球赛,看得真得劲儿!”
自2023年出圈以来,“村超”持续吸引全国各地游客“为一场赛,赴一座城”。数据显示,榕江这座常住人口不到30万人的小城,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2025年上半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472.64万人次,同比增长12.68%。
一项由村民自发组织、球员是当地群众、奖品是本地农特产品的“村赛”,为何能引来持续的关注度?
“这几年,参赛球队更多,足球氛围更浓嘞!”刚带领忠诚村足球队斩获2025年贵州“村超”总冠军的董永恒说,“不论代表哪支球队出战,大家都为‘村超’的荣耀拼尽全力,享受每场比赛!”
“村超”火在全民参与。两年间,“村超”联赛报名球队从20支增加到62支,又增加到2025年的108支。榕江县球队数量成倍增长,更带动全县注册足球球员数量从2023年的458人增加至2408人。
“快来!到‘村超’一次看遍多彩贵州风!”00后广东游客小李迫不及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赛场见闻。
82岁的遵义市舞龙队队员林绍贤专门前来加油助威:“‘村超’越办越红火,我们舞起龙来浑身是劲!”
“村超”火在文化赋能。侗族大歌、芦笙舞、木鼓舞、鼓藏节仪式……“村超”出圈以来,740余个富有“村味”的加油助威入场活动和非遗节目在“村超”轮番登场。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超1600支足球队来到榕江,藏族锅庄舞、蒙古舞、川剧变脸等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纷纷亮相“村超”舞台。
2025年贵州“村超”总决赛活动现场。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摄/光明图片
“过去手机都‘玩不转’,现在每场直播都有几百个赞!”新媒体培训课堂开进村里,张爱珍和“月寨嬢嬢团”的姐妹们参加培训后,粉丝数量增长到1万多人。她骄傲地说:“我们要维护好‘村超’流量,向更多人传递‘村超’快乐!”
“村超”火在传播创新。榕江县提出“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三新农”发展理念,推动建成新媒体电商产业园,累计培育2.3万个乡村振兴正能量的村寨新媒体账号,各类“草根”主播成为“村超”出圈的共同推动者。
“‘村超’出圈以来,赛事水平不断提高,参与人数持续扩大,文化舞台更加宽广。”榕江县“村超”办副主任高松表示,“扎根乡土、人人参与,让‘村超’从‘现象级’爆火变成‘可持续’长红。”
3.做大品牌撬动“超经济”
比赛散场,“村超”球场外百米长的“烟火市集”上依然人声鼎沸,苗族银饰、侗族刺绣、蜡染服饰等特色手工艺品摊位前挤满了游客。
“一场比赛下来,能卖100多碗卷粉。”榕江卷粉摊主吴大姐笑着说,“在球场门口摆摊,不仅没有摊位费,还能享受‘村超’流量,生意不愁!”
据统计,2023年以来,“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带动榕江县从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榕江如何将“村超”流量转化为文旅发展的“增量”?
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琼介绍,榕江依托“村超”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村超赛事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超经济”。
小足球,撬动起大产业。“村超”出圈以来,榕江县新增市场主体7700余户,其中娱乐业和体育市场主体380家;1100余家新餐饮主体扎根乡土,全县住宿床位数从“村超”前的5988个增长至12000多个。
“‘村超’百香果成熟了,甜的不得了!”农家果园里,古州镇丰乐社区居民熊竹青正现场直播带货。三宝侗寨鼓楼下,村民杨阿姨接待完住客,闲话起家常:“以前年轻人往外跑,现在游客往村里‘涌’嘞!”
小足球,转化为大动能。球场之外,“村超”流量让榕江的村村寨寨变了模样。“村超”出圈以来,榕江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589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21亿元,带动4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增收。
2025年贵州“村超”总决赛上的拼抢瞬间。榕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出贵州,“村超”模式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陕西汉阴,在2025“村超”全国赛陕西赛区流量加持下,毗邻赛场的双乳镇千亩荷塘景区单日游客峰值突破1.2万人次;在广东和平,2025年“村超”全国赛广东和平赛区闭幕式当天,拉动全县消费约3000万元。
小足球,正拥抱大市场。“‘村超’已与重庆丰都、湖南保靖等34个省(区、市)37个赛区完成签约。”高松介绍,榕江通过打造“全国村超联盟”,输出品牌管理经验,共享流量红利,形成“一赛带多城”的共赢格局。
“‘村超’激活了全域动能,榕江将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来打造。”榕江县委书记徐勃表示,榕江正以“村超”流量为引擎,深挖民族、生态、非遗等资源富矿,通过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让榕江这座充满活力的小城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之地。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