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四川】
二十年砥砺奋进,二十年成就非凡。
从城市小品到茫茫林海,从潺潺小溪到生态巴河,总有一瞬间让人眼前一亮。
听,光雾山两河口流水潺潺,掬一捧水花便觉拥有了整个夏天的清凉,一处18℃的生态秘境正待您去邂逅。
看,恩阳区尹家镇刘家咀村,随处可见成群栖息嬉戏的白鹭,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盛宴正呈现在眼前。
尹家镇内,白鹭伴耕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点醒了这方诗意山水。
从“践行者”到“示范生”,巴中正整合绿色资源集成发展能力,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牢牢守住“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生态本底,加速绿色“出圈”到生态“破圈”。
秀美之城交出绿色答卷
8月12日清晨,位于巴城回风路附近巴河旁的“巴山青跃公园”,迎来了晨练的市民。河风拂过,欢声笑语交织着粼粼波光,映现出一幅鲜活的画卷。
随着“巴山夜雨”“绿滩剧场”“巴人飞天”等特色景观节点次第开放,巴河两岸焕然一新。经过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昔日巴河两岸的滩涂荒坡已蝶变为远近闻名的市民休闲打卡地。
巴河之变的背后,是巴中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深化“五污联治、六区联防、八部联动”污染防治攻坚机制,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竭力让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近在咫尺的结果。
目光从城市向乡村转移。走进巴州区玉堂街道苏山村,曾经凌乱破旧的村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平坦的柏油路和路旁一座座漂亮别致的独栋小院。去年4月,该村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加大环境综合治理,村子颜值大改变,已蝶变为现实版“桃花源”。
聚焦环境改善,营造宜居生活空间,巴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全市已累计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2个,处处尽显山水之美、风情之美、环境之美、庭院之美。
翻开巴中生态成绩单,天更蓝水更净,过去一年,全市优良天数率95.6%,综合指数全省第四,环境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到国家达标城市标准,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青山更青。截至目前,巴中全市森林面积为1166万亩,森林覆盖率63.18%。境内的光雾山常年云雾缭绕,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层峦叠嶂,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岭秀雅、四季鲜明。
光雾山层峦叠翠
物种更丰富。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殷实,金雕、黑熊、红豆杉等2600余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阳彩臂金龟、朱鹮、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频频现身。
一组组亮眼数据共同勾勒出秀美巴中坚实的生态“家底”。这不仅是这座秀美之城献给时代的生态答卷,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生态基因融入城乡肌理
“生态好,有山有水,凉快舒适,适合带家人来玩。”8月13日,又一个高温天,位于平昌县驷马镇的驷马水乡大峡谷景区游人如织,巴城居民王伟带上一家人早早来到景区游玩。
游客在驷马水乡大峡谷冲浪戏水。 张书浩 摄
随着山、水、乡村的不断融合,昔日默默无闻的小镇已然成为平昌县一张生态旅游名片,也正是因为在生态本底保护、转化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才让平昌县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17年,巴中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努力让“红”的老区持续焕发“绿”的生机。
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命名首批省级生态县的决定,巴州区成功入选。至此,巴中5县(区)获得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功数量及占比位居全省首位。
2022年11月,巴中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持续推进,荒山变景区、滩涂变公园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全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73个,省、市、县(区)绿色生态家园13万余个。
一张张生态名片,见证了巴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如今,生态文明理念已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如今的巴中,生态基因已融入每一寸城乡肌理。
“青山”“金山”走向共赢之路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响亮名片递出,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巴中如何将生态与发展结合,奔赴振兴路?答案就是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促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GDP(地区生产总值)协同增长。
从实现基础、转化路径、关键支撑到推进机制体系建设,再到资源摸底、确权登记全域铺开,围绕各类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及权属状况,巴中已实现重点区域7个自然保护地、141个水库、73条河流、181片森林、35个矿产资源全覆盖登记。
俯瞰红鱼洞水库
全面建立起生态价值核算标准体系,依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技术支撑,在省内率先建立以一项标准(核算规范)、一套报表(统计报表制度)、一份报告(核算报告)、一个平台(核算系统)为框架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体系,并初步完成年度GEP核算。
在全省率先构建“1个市级总公司+10个子公司”母子联动机制的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统筹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碳汇项目开发、生态资源收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去年7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巴中创新实践中心正式挂牌,巴中迈出破题生态资源“变现”第一步。
去年12月30日,巴州区百花溪小流域(三江区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经营权转让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笔成交额863万元的交易,也是全省首单生态产品调节服务价值交易。
同时,巴中正加快推进涵盖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医药健康、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低空经济的9个产业生态圈、19个重点产业链发展,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山水牌”到“生态路”,为生态算“身价”,筑“两山”之通途,再到“绿水青山间布局新经济”,巴中正以振兴发展“含绿量”提升“含金量”,促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协同增长。
来源:巴中网
作者: 张维、何雨隆
拓展阅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