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源篁岭的层峦叠翠间,一幅最生动的秋日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并非由笔墨绘成,而是由一个个圆圆的竹匾、五彩的丰收果实和一桌桌地道的晒秋宴共同点染而成的。在这里,秋天不只是一个季节的名称,它是一种仪式,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忆,更是一场舌尖的庆典。
晒秋,始于山民与自然的博弈。因"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智慧的祖先们架木为台,将竹匾悬于窗棂屋檐,开创了这种独特的农耕文明。它是人与天时、与土地之间最朴素的合作。
春晒竹笋蕨菜,夏晒干菜瓜茄,秋晒辣椒黄菊,冬晒果脯腊味——这本是山区先民应对自然环境的生存智慧,却在时光流转中,演变成了一道动人的文化景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场原本源于生存智慧的晾晒仪式,已然演变成一桌桌令人垂涎的晒秋盛宴,等待着每一位食客来品味秋天的丰饶。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辣椒串上时,篁岭的屋顶已经开始热闹起来。晒台上,大妈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麻利地围着晒盘切辣椒。金灿灿的南瓜片在身后挂成一片暖黄,饱满的玉米棒和红艳的辣椒串从隔壁晒架探出头来,像是串起的一个个小太阳。空气中弥漫着果蔬清新的香气,也弥漫着收获时节特有的喜悦。
收获之后,并非终点。晾晒,是让丰收得以延续的重要一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个个圆圆的竹匾依次排开。辣椒红得耀眼,玉米金灿灿,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的晒匾,将整座山村装点成一块巨大的、流动的调色板。你若站在晒工坊往下望,便能将这人间最美的秋色尽收眼底。
这些经过阳光晾晒过的食材,正在完成一场美味的蜕变。辣椒将变得更香醇,南瓜将变得更甘甜,玉米将保留最本真的滋味。它们不仅是晾晒的成果,更是晒秋宴的灵魂所在。当你品尝晒秋宴时,品尝的正是这一份阳光的味道、秋天的馈赠。
最好的庆祝,就是把丰收吃进肚子里。篁岭人家用最新鲜的晒秋成果,用心烹调成一桌桌地道的“晒秋宴”,邀请八方来客一同品尝秋的滋味。别以为农家菜只是粗茶淡饭,天街食府的老师傅们,最懂时令的滋味。他们以晒盘为盘,将整个秋天的丰盛与鲜美,真诚地端到你面前。
这是一次充满趣味的秋日轻尝。从一碗暖心的农家汤开始,再到汇集了多种晒秋食材的晒秋农家乐,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干辣椒壳炒肉香辣开胃,是下饭的绝佳搭配;丛菜烧肉咸香软糯,肥而不腻;最后以一碟清爽的油淋时蔬收尾,恰到好处。
顾名思义,这是在凉意渐起的秋天里,为家人贴心准备的滋补盛宴。暖心暖胃的玉米排骨汤、风味独特的腊味合蒸、酥香创新的椒盐桑叶、地道家常的粉蒸辣椒包、鲜香浓郁的梅干菜焗河虾,再配上一道时令蔬菜,荤素搭配,丰盛而不腻,用满满一桌好菜,守护全家人的健康和温暖。
适合大家庭或好友相聚,菜肴的丰盛程度可想而知。用最地道的晒秋食材,烹制出最圆满的宴席,让欢声笑语和秋日丰收的满足感,交织成最美好的团圆记忆。
这个秋天,不妨来篁岭。看看这世间最绚烂的秋色,尝尝这人间最温暖的烟火气。在这里,日子可以过得很慢,慢到只剩下一缕阳光、一盏清茶,和一桌装满整个秋天的宴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