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风吹来马头琴的悠扬,长城的月映着青春的脸庞……前不久,第五届中蒙博览会文化交流项目“相约中华 遇见青春”中蒙Z世代青年音乐夏令营开营,中蒙两国青年在悠悠歌声、袅袅琴音中欢聚一堂,共话未来。借助音乐的桥梁,年轻人的心灵得以相通,风采得以共展,人文相亲的美好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我们收获了用音乐、艺术、文化表达自我、结交朋友、理解他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宝贵机会。相信明天我们会成为在世界舞台上共同努力的伙伴。”蒙古国达尔罕学院学生娜仁其木格·巴亚对这次夏令营活动高度赞美。
中蒙青年用旋律相约未来的动人情谊是两国共同书写互信、互助美好篇章的生动注脚。
丝绸之路相承,文化交流不断。近年来,中蒙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广度正在不断拓展。
2024年5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爱好者从呼和浩特市出发,沿着“万里茶道”蓝色之旅自驾旅游线路一路向北,奔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进行为期7天的中蒙自驾跨境之旅。这几年,内蒙古文旅部门推出的跨境自驾游产品备受关注,特别是中蒙俄跨境旅游线路发布后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为了推动中俄蒙自驾旅游的发展,内蒙古文旅部门聚焦国际市场,通过打造“千车万人”中蒙跨境自驾游品牌、开展中俄蒙“三湖之旅”跨境自驾游线路踏查、推出“万里茶道”跨境自驾旅游线路等措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丰富市场供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蒙古国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
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多姿多彩的人文活动绘出了中蒙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新画卷。
“感知中国·内蒙古文化周”活动在蒙古国已举办多届。2024年文化周期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局将30多部视听作品译制成蒙古语,在蒙古国多个播放平台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民的热情好客。蒙古国译制演员却·道尔吉说:“自2015年起,我们团队已经翻译并配音了80多部中国作品,总计超过2000集,涵盖了连续剧、动画片、纪录片、故事片等多种类型。蒙古国的观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进步、饮食文化以及旅游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无疑加深了我们与邻国之间的友谊。”
在中外文化文明交融互鉴的过程中,书籍起着巨大推动作用。2024年,内蒙古出版集团在蒙古国生命科技大学举办了“中国图书阅览室”挂牌仪式,并向该大学赠送了401种、802册精品图书。这是内蒙古出版集团“中国图书阅览室”项目框架下的第6家阅览室。“中国图书阅览室”已成为蒙古国大学生及青少年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蒙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双方的密切交流与日俱增,特别是中国援建的一批民生工程,让蒙古国民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8月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苏赫巴托区绿湖附近的一个工地上,60岁的牧民朝格策策格正踮脚望着眼前即将交工的住宅楼。老人家盼望搬入的新家,是中国援助乌兰巴托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绿湖1008户住宅区”项目。这处计划今年8月交付的援建工程,正让1008个蒙古国家庭一步步靠近“极大改善居住条件”的梦想。
“项目除了建设住宅楼,还同步配套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型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从居住条件到生活便利度进行全方位提升。”项目承建方负责人李昊飞说。
“绿湖1008户住宅区”项目是中国援助蒙古国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近年来,中国在蒙古国完成新机场高速公路、残疾儿童康复发展中心等多个援助项目,助力蒙古国发展与民生保障。
在蒙古国残疾儿童康复发展中心,不时有前来就诊的孩子。中心负责人说,投用6年来,中心收治患儿超过4万人次,中国还持续捐助物资、提供培训,提高了残疾儿童的健康水平。
中国对蒙古国的医疗援助深受蒙古国民众欢迎。今年5月21日至23日,2025年“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走进乌兰巴托,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开展筛查等工作。根据筛查情况,120名符合手术条件的蒙古国白内障患者6月下旬来到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复明手术。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与蒙古国红十字会携手打造的跨国人道合作品牌项目,“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645例。在开展医疗救助的同时,还开展了“一带一路”蒙古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2023年以来,累计为蒙古国培训应急救护师资403人。配合开展“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2024年筛查270多名先心病患儿,其中25名先心病患儿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抵达北京接受手术治疗,符合手术条件的22名患儿完成手术康复回国。
交流是风,穿越千山万水;互鉴是雨,滋润心灵沃土。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即将盛大启幕,从2015年启航至今,10年奋进,中蒙博览会已经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不仅见证了中蒙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更承载了两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愿两国乘着盛会东风,再谱经贸往来新篇章、再续人文交流新佳话。(记者 冯雪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