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都市的昌都镇,位于澜沧江上游两大支流昂曲和扎曲汇合处,故称“昌都”,意为“河口处”。该镇是西藏东部的重镇,是川、滇、青入藏的重要门户,也是昌都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的中心。
海拔3306米,年平均气温6.4℃,年降水量552毫米,气候温和,景致宜人。现有电厂、建材厂、皮革厂、机械厂等企业。市政设施包括商店、学校、医院、旅馆、饭店、邮电通讯等。

镇上有名胜古迹强巴林寺,达马拉山上有恐龙化石的遗迹,镇东南的卡若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昌都镇是昌都市政府、昌都卡若区政府所在地。
整个镇子像一座山城,两侧都是巍巍的高山。镇子是由4个“坝子”组成的——昌都坝、马草坝、四川坝和云南坝,每个坝子之间有桥梁连接,城市风貌别具一格。
建筑物多依山势而建,远远望去,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其中,最早有人居住的是昌都坝和马草坝(马草坝是因为当初这里的驻军在此放马而得名),后面两个坝子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昌都在历史上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汇集,进行着物资交易,然后流散到各地。在这里被称为是“都都卡”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了。都都卡不仅货通南北,而且是民族融合的场地。
在昌都商城,三层楼的场地上,摊位林立,首饰、衣服、五金材料、卡垫、民族手工艺产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城的摊主主要由藏族、汉族和回族构成,各民族文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就这样不经意地在这里碰撞、交融,积淀、共生。

昌庆街位于昌都镇中心,是昌都的商业步行街。它是集藏、汉建筑造型为一体、融古今建筑风格于一身的特色建筑群。信步而至,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各色品牌陈列其间,传统而不乏时尚,店内飘出来的音乐,浪漫而潇洒,令人轻松愉快。
步行街的中间有一条小渠贯通,流水潺潺。早在2001年,昌庆街就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漫步在昌庆街上,聆听着强巴林寺的诵经声,看着都都卡的繁荣,感受藏东的独特人文,以及澜沧江源头的壮美,昌都镇给了我们许多惬意的非凡体验。

——镇中的澜沧江广场,占地近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型标志性雕塑,全高21.8米,顶部装饰有不锈钢制贴金大鹏,象征昌都地区二十一世纪经济文化腾飞。广场中北部还有纯汉白玉制成的雕塑一座,取和氏壁形状,刻绘云水图案,象征民族团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