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的瑰宝,每一尊佛像都藏着光阴的故事。无论是初见时的震撼,还是重访时的深情;无论是独家的摄影视角,还是对石刻密码的深度解读,你的故事,就是龙门故事的延续。让我们以文字为刀笔,刻下与龙门的相遇——因为每一次凝视,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记录,都是对文明的守护。
《在龙门,见世界》
说起龙门,每个洛阳人都会为之骄傲。她铭记着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决心,见证了大唐盛世的气象万千与兼容并蓄。龙门山色,也是洛阳八景之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到此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今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龙门石窟看望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让全体龙门人为之振奋。有幸的是,自2017年成为龙门双语讲解员开始,我得以在这山水人文之地,向五湖四海的游客介绍这中华艺术宝库,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这千年石刻艺术的魅力。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纷至沓来的游客涵盖了各行各业。在这壮丽辽阔的山水之间,我得以用自己的所学,向他们介绍厚重悠久的龙门文化。曾有一位外国友人告诉我,你只需站在龙门,全世界便会向你走来。正是在这种龙门文化的共识下,我也与一些游客有了不解之缘。
从未想过每年能够准时看到悉尼的新年烟花
龙门石窟犹如一座文化桥梁,连接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这里,我见证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各放异彩。记得我刚到龙门没多久,遇到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游客,他当时来洛阳是为了商务考察、洽谈贸易。他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但听完我讲解的龙门故事、女皇武则天事迹,他已然沉浸在中华文化的魅力之中,还时不时和我攀谈几句。他很羡慕中国能有如此悠久灿烂的历史,留下如此多的文化瑰宝。离别之际,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并且加了微信,以便日后联系。此后,我就时不时地跟着他一起看世界,从澳大利亚的户外攀岩到意大利罗马,再从日本冲绳海滩到瑞士雪山风光。此后每年的公历新年,他都把悉尼放烟花的景色发给我,红的、绿的、多彩的,应有尽有。那一刻,我觉得世界确实是一个地球村,互相联系且密不可分。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在龙门,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也感受到了世界友人对我的关心。2020年初,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突然有一天,我的微信收到了一位来自美国游客的消息。她说很抱歉看到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正在遭受灾难,但是相信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能战胜困难。看到这条消息以后,我内心十分感动。
此外,我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它要从一颗黑色的石头说起。思绪飘回到19年,一位耶鲁大学的教授独自来到中国旅游。作为讲解员的我,便成为她龙门之行的陪伴者。一路上她很健谈,还给我讲了哈佛、耶鲁之间的趣事。她会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还表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们一边欣赏龙门石窟的精美石刻艺术,一边不停地赞叹!直呼Amazing!她和我说,这些精美的石刻能够保存如此悠久实在很不容易,它们就是文明的见证者!分别之时,她送了我这颗石头,原本她打算带到敦煌,送给那里的人,但此刻她想送给我,于是我便拥有了这份带着美好祝愿的礼物。后来美国疫情严重,我也试图再联系她,可是一直没有回复。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为何古人会在龙门出资发愿造像,古往今来,人们的祈愿始终如一。
墨西哥参议院亚太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曾到龙门石窟参观。在参观期间,她赞叹龙门石窟精湛的雕刻技艺,更惊讶中国文化与佛教的深度融合。在登上卢舍那大佛之际她多次赞不绝口,用了好几个amazing来表达内心的敬佩。同时她还表示,相比西方文艺复兴之时的雕塑艺术,卢舍那大佛的神韵更加栩栩如生。当她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龙门石窟的评价时,她认为这是名副其实的。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是当之无愧的巅峰。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她向我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谢谢鲍勃,感谢你的关心,请记住,在墨西哥你有两个朋友,当你访问墨西哥时,他们会非常乐意为你服务。”看完之后,我心里无比温暖,也许这就是文化传播的意义所在,让不同文明更好地相互了解,也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
在龙门,我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门时曾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作为一名龙门文化的传播者,我十分振奋,备受鼓舞。如今,龙门这处世界遗产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回忆着过去一幕幕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我不禁赞叹龙门石窟的魅力与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在新的指引下做好龙门文化的传播者,向世界展示龙门古老文化的魅力,让千年瑰宝继续绽放光辉!
作者丨李亚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