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的目标是石林,但一大早先出发去滇池看海鸥,酒店前台的建议还是非常科学。
滇池太大,虽然每次来昆明都会看一眼,但还是感觉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没有看见在书本上看到的滇池,所以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只能是到此一游,真正要认识滇池必须要进行深度游。不过因为来的时间好,观看海鸥的人非常多,海鸥也很给力,让人心情非常放松。然后驱车直奔石林,本来石林我们一行以前都来过,但不看一下感觉在昆明住了一晚少了什么,所以复习一遍不留遗憾。
第一次来石林时,导游在车上很煽情地给大家阿诗玛的故事,小伙伴们听得很激动,但这次来阿诗玛已经很难打动我们了,所以将关注点放在了地质奇观上,这里的石头其实更适宜于悟道,相当于人生来说,这里的石头可以称之为永恒了。
三十年我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早已就躺平等死的大叔,但石林好像没有任何变化,石林中还是游人如织,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面对阿诗玛的传说轻轻一笑,但对石头却充满敬意的人?不论导游将石头讲出什么传说和故事,不管游客听得多么激动,但石头还是石头,石林还是石林。不要说三十年,三百年三万年在它看来,都是一瞬间而已。
人活几十年都会感觉生活没有滋味,夫妻一起生活七年都感觉失去激情,所以生命的本质并不在精彩,而在于平淡。忍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这样 的日子虽然看起来乏味,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才是真正的人生。再次见到石林,我惊叹它这样平淡的坚守,它的身上散发出的是大道。
美女们对着奇形怪状的石林在拍照,兴奋地大声尖叫,让石林有了生机,那石头的形状仿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于是你再看石头,像飞鸟,像动物,像鬼怪,那夹在两石头中的巨大石块似乎快要掉下来,你盯着看一会,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小孩子在恶作剧。眼中所见诸相,其实都是虚妄,那么石林究竟是什么?
石林和我们一样,都是走在路上的行人,过客。不过它走的路比 我们的路来说,太长了,它在我们看来不动,是因为背负了太多,太重,当然也可能它和我一样,选择了躺平,行走是一种生活,躺平也是一种生活。我们因为一念来到石林,以为以后再不会来了,但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又来了,眼中的观景没变,变得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爬上石林向下看,我脑海中突然迸出一个词,芸芸众生。这些从不同地方来到石林的游客,几个小时后又分赴别四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都是有缘人,又都是无缘之人,有缘在同一时间来到石林,但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相聚,只有石林看在眼中,你甚至都没有感觉到这种缘份。曾经相遇过,仅此而已。
石林中的树木还是比较少见,一般我们认为石头是没有生命的,而树木是有生命的,那是因为石头的生长我们看不见,但树木的生长我们能看见,在没有土壤的石林中长出大树,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因为有风吹泥土,有小鸟会播种,石林与树木的缘分还是非常大,这可能就是因果。
人也会在石林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最明显的就是题词。世间不缺奇石怪木,但为什么人都会来石林,就是因为有前人发现,许多深山中的景观,因为没有人发现,或者人迹罕至,所以没有享受石林这样的待遇。以前古代人称之为游学,与今天的旅游还是高了一个层次,古之人将游作为学的一部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格物致知的两种方法,现在将其作为一种休闲和娱乐,你说是进步还是退步?
虽然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但还是想碰碰运气,找找阿诗玛,可能这是男人对美女的一种向往,是一种生理特征,与年龄没有关系。阿诗玛是石林太寂寞编出来的故事,就是吸引无聊的人来陪石林渡劫,它成功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石林,乐此不疲地寻找阿诗玛,石林偷偷地笑了。
有没有阿诗玛其实无所谓,美景永远都在心中。我们来这里,也是为了丢掉心中的一些负面情结绪,用美景来交换美好的,所以和石林是双方奔赴啊。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路并非只的一条,所以选择永远都在你面前。
石林很大,但只转了一小部分,不只是因为以前来过,关键是体力已经不济了,有心无力的恐怕不只是我们几人,那些老年团队大多都是免票吸引来的吧?我将门票和观光车票算了算,心中默想,希望以后享受免费时,还再来一次。
在石林门口一家山西人开的饭店,吃了熟悉的面食,肠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云南米线相对于我们北方的面条来说,性价比还是低,小贵,所以一般不选择,即使在石林,面条价格也很良心。
从石林到大理的路途较远,所以选择到楚雄停留一晚。以前跟着团队走,也是在楚雄停留休息,吃过楚雄的团队餐,感觉还不错。天黑以前我们入住了楚雄宾馆,因为这里不是旅游景区,所以选择政府宾馆入住,心里踏实。一般来说冠地名的宾馆都政府宾馆,而且网上预定价格不高。
楚雄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想到街吃点当地小吃,结果到宾馆旁边的街道走了一段,全是各种电信类的商店,几乎没有找到饭店,回到宾馆问了前台,原来是方向走错了,在宾馆简单用餐后,回房间休息,希望能梦见阿诗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