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极致美景出发
北京西站至天水
一、火车是大地的针线
我总是这样想象:火车是大地的针线,穿梭在山川河流之间,将散落的风景串成一首完整的诗。而我,不过是被这根针线牵引着的一颗微小的珠子,在中国的锦绣河山上慢慢移动,接受光阴的雕琢。
自从那次拉萨之行——那趟让我重新认识“远方”这个词汇的朝圣之旅——我便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是因为怀旧,而是因为只有火车,才能让时间变得有重量,让空间变得有层次。它强迫你放慢脚步,让心灵跟上身体的节奏。高铁太快,快得来不及让心灵跟上脚步;飞机太高,高得看不清大地的表情变化。
只有这样的绿皮车厢,只有这样有节奏的钢轨撞击声,才能让一个都市人真正安静下来,去聆听内心深处那个被城市喧嚣掩埋已久的声音。火车教会我们耐心,它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不急不躁。
二、15:59,时间的起点——奔向“最好的解药”
Z151次列车如约而至,像一个守时的朋友。我拖着行李箱走过月台,每一步都踏得很实,因为我知道,这一步步不是在走向列车,而是在走向那片传说中的净土——如果说进藏是一种瘾,那么甘南就是最好的解药。
车厢里弥漫着那种特有的味道——铁锈、消毒水、方便面,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的味道。我的铺位是下铺,一个恰好能让我观察这个流动世界的位置。
坐在窗边,我掏出那个从拉萨带回的转经筒。这个藏银制成的小物件已经被我的手掌磨得发亮,上面的经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5:59,列车准时启动。
北京西站的月台开始后退,那些送行的人挥舞着手臂。透过车窗,我看见那些熟悉的高楼大厦正在变小,变远,直至消失在华北平原的地平线上。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乘客,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忘记了要看窗外的风景。坐火车时,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和重量。
三、夜色中的石家庄——第一次换装
夜幕降临时,列车驶入石家庄。这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换装——从京畿重地到燕赵大地,从现代都市到历史深处。
月台上的灯光很亮,照得人影憧憧。我看见一个小女孩趴在车窗上,好奇地望着车厢里的我们,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对远方的向往。那一瞬间,我想起了儿时的自己,也曾这样趴在车站的栏杆上,看着绿皮火车载着陌生人驶向未知的远方。
那时的我不知道,多年后,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乘客,成为别人眼中的“远行者”,去寻找那个拥有世界上最原始纯净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甘南。
转经筒在手心里静静地转动着,发出细微的摩擦声。这声音很轻,却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和车轮的节奏对话,仿佛在和时间的流逝对话。
四、23:17,洛阳——千年古都的夜语
列车在洛阳稍作停留,短短九分钟,却足够让我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都的深沉气息。
站台上的灯光有些昏黄,仿佛被历史的尘埃过滤过。我知道,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龙门石窟的万千佛像正在夜色中静默。那些石刻的面容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慈悲地微笑着,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朝圣者的来来往往。
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形的。每一个在此经过的人,都会和历史上的某个身影重叠。火车车厢就像一个移动的小世界,每个乘客都带着自己的故事。
列车重新启动,洛阳的万家灯火开始后退。透过车窗,我仿佛能看见黄河在夜色中流淌,听见历史在时光深处低语。关中盆地就在前方,那个叫做长安的梦就在前方,而更远的地方,那片英雄的土地正在等待。
五、晨曦中的长安——梦中的一瞥
凌晨时分,列车在西安短暂停留。虽然夜色深沉,虽然只是匆匆一瞥,我依然能感受到这座曾经叫做长安的城市身上那种帝王之都的威严和诗意之城的浪漫。
几个背着大包的年轻人匆忙上车,他们的脸上写着和我一样的兴奋,那种即将抵达九色甘南的期待。其中一个女孩手里拿着一本旅行攻略,封面上扎尕那石城的照片在昏暗的车厢灯光下显得格外神秘。
我们都是现代的朝圣者,我们朝拜的是那种能够唤醒内心纯真的原始之美。在这个移动的小世界里,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
六、5:25,宝鸡——进入秦岭的门户
清晨5点25分,列车驶过宝鸡。天色微亮,远山如黛。从这里起,我们将告别关中平原,告别那种温婉的江南韵味,迎接西北高原的苍茫壮美。
宝鸡,这个以青铜器闻名的古城,静静地在晨光中苏醒。透过车窗,我看见渭河在城市中蜿蜒,远处的秦岭山脉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从这里开始,我们即将进入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路段。
七、穿越秦岭——隧道中的震撼
过了宝鸡,窗外的景色开始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更令人震撼的是,列车开始频繁地钻入隧道。一明一暗,一明一暗,车厢内的光线在不断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宝天铁路段——中国隧道最密集的铁路区间之一。宝鸡至天水铁路线因穿越地质活动活跃、地形起伏巨大的秦岭西段而成为工程奇迹。为了克服复杂的地质条件,无论是早期的陇海铁路还是桥隧比高达93.4%的宝兰高铁,均采用“以隧穿山”的设计理念。
列车穿梭于126座隧道之间,形成了窗外明暗交替的独特旅行体验。每一次进入隧道,都是一次短暂的黑暗;每一次钻出隧道,都是一次重新的光明。这种节奏让人想起生命的起伏,让人思考光明与黑暗的哲学意义。
在一次又一次的隧道穿越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基建的强大实力与工程智慧。那些在山腹中艰难掘进的建设者们,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在秦岭的心脏中开凿出了一条通向西北的康庄大道。
八、6:59,天水——初见西北江南
当第一缕阳光如金针般刺透车窗时,列车正好驶过一片青山绿水。我以为自己还在梦中——这里竟然有着江南山水的婉约韵味!
青山如黛,绿水如玉,薄雾在山谷间游移,就像仙女散落的轻纱。远处的麦积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那独特的丹霞地貌层次分明,仿佛大自然的一幅泼墨山水画,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每一墨都意境深远。
我兴奋地拿出相机,透过车窗捕捉这个美丽的清晨。取景器中,金色的阳光正好洒在一片梯田上,麦浪在微风中如海波起伏,远山在薄雾中显得神秘而圣洁。
这就是中国大地的神奇之处——她总是在你以为已经了解她的时候,给你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惊喜。她用千变万化的面容告诉你:世界比你想象的更加丰富,美比你认知的更加深邃。而甘南,正是那个承载着所有关于神秘、宁静与原生态自然记忆的地方。
九、黄土高原的苍茫诗意——通向九色甘南之路
过了天水,窗外的景色开始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江南的婉约渐渐退去,代之以中学地理课本上描述过无数次的黄土高原的苍茫壮美。
黄色成了大地的主题色,深浅不一,层次丰富。沟壑纵横如大地的皱纹,梁峁起伏似时间的波浪。这种苍凉的美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虽然这里还不是真正的大漠,但那种天高地阔的壮美已经让人心胸开阔,精神飞扬。
我将转经筒放在摇摆的窗台上,看着它在列车的节奏中轻柔地旋转。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越来越有韵律,仿佛是大地在吟诵一首古老的诗,仿佛是时间在奏响一曲永恒的乐章。
想起有作家这样描述甘南:几滴雪水就能苏醒整片草原,几声鸟鸣就能唤醒高原的诗意。虽然现在是8月,但我能感受到那片高原正在等待着我的到来,等待着用它九色的绚烂来迎接每一个朝圣者。
十、即将抵达的圣地——绿草如茵的八月甘南
我行将踏上甘南的土地,开始这次心灵朝圣之旅的第一步。伏羲文化的发源地,麦积山石窟的艺术宝库,官鹅沟的人间仙境——所有这些在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美景,很快就要从想象变成现实。
我想起了上次站在布达拉宫前的感受——当那座红白相间的宫殿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所有的想象都显得贫瘠乏味。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做“身临其境”,什么叫做“震撼人心”。
我相信,甘南也会给我带来同样的震撼,甚至更加强烈。8月底的甘南,正是绿草如茵、野花盛放的最佳时节。那里有桑科草原上星星般绚烂的野花,有黄河第一湾的波澜壮阔,有扎尕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更重要的是,甘南不仅有让人窒息的自然美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为真正的旅行,从来不是身体的移动,而是心灵的觉醒。当我即将仰望甘南的自然与文化遗存时,所有的喧嚣与骚动都将在灵魂的悸颤中消隐无踪。
摄影手记:今夜用镜头捕捉了大地从绿到黄的诗意变迁,记录了转经筒在摇摆车厢中泛着的神秘银光,更震撼于秦岭隧道群的工程奇迹。这趟向西的列车,载着的不仅是我的躯体,更是我对美的渴望和对真的追求。
明日预告:伏羲的智慧与官鹅的仙境即将相遇,千年文化与绝美山水的第一次碰撞即将开始……那个只用百余字便能画出芬芳花香油画的甘南草原即将揭开面纱……
来源:北京号
作者:梁慧芳-墨渊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