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太没良心!
8月26日,一个视频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中国小伙去巴基斯坦旅游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援建巴铁牺牲的中国人。
然而,这里却满是涂鸦,破败不堪,连上面的碑文都掉了,当地警察的态度还十分嚣张,网友忍不住大骂:什么巴铁,都是假象!
最近,一位博主决定和兄弟老温一起,花20天去探寻最真实的巴基斯坦,看看“巴铁到底铁不铁”。
从中国新疆出发,他们先到了喀什,接着坐车往塔县去,塔县这地方很特殊,连接着三个国家,还能看到“雄鹰一样的男人”的雕塑。
不过,他们还没大展身手,高原反应先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伙伴老温头晕到蹲在草丛边“吸氧”,还调侃这是“纯天然吸氧”。
到了塔县国际汽车站,他们准备坐大巴直接去巴基斯坦,车站里“老外”不少,排队时还有巴铁插队,十多个人排了一个多小时,让他们忍不住犯愁。
等待的时候,他们开始观察起了周围的乘客,他们看到好多巴基斯坦的“倒爷”背着中国货去卖,一趟能赚好几百,不得不说,巴铁穷归穷,但是生意头脑还是挺好的。
等坐上大巴,巴铁看到他们是中国人,还主动跟他们分享小饼干,兄弟俩尝了后说“挺好吃,满满的瓜子味”,他们感觉巴铁还是很友好的。
跟巴铁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巴铁也挺会看人下菜碟的,不同的人收费标准也不同,本地人12块,中国人60块,美国人要30美金(200多人民币),对比下来,咱中国人算受到“优待”了。
大巴入境巴基斯坦后,一这路颠簸了八个多小时才过海关,还好没人硬问他们要小费,这一点可比很多欧美人强多了。
之后两人又坐5小时车去边陲小镇吉尔吉特,到吉尔吉特时天已经黑了,这里看着还是比较干净的,比他们之前去的孟加拉强。
他们在当地订了一个300块定的酒店,到那一看屋子小还破,跟招待所一样,他们不乐意就跟老板讲价到100一晚,没想到老板爽快的同意了。
晚上吃饭时和酒店老板聊天,兄弟俩好奇巴基斯坦人为啥一直这么穷,老板也十分坦诚的说:“没KTV、没酒吧、没娱乐,就知道生娃,没钱只能祈祷”。
目前,兄弟俩觉得巴铁都还挺不错的,虽然没有网络上那么夸张,但是也没有去坑中国人,直到他们来到了一个地方后,瞬间怒从心头起。
当时老温跟伙伴从中国坐大巴往巴基斯坦时,一路上那连绵的悬崖峭壁把他俩看呆了,赶紧拿着手机拍窗外,忍不住感叹道:“这路咋修出来的啊?”
其实,这条中巴友谊路可是中国援建的,说是全世界最险峻、海拔最高的公路都不为过,当年修这路,有上百位中国烈士为此牺牲,全是在悬崖峭壁上一点点凿出来的路啊!
好多巴铁都说,要是没这条路,他们这辈子可能都没法走出那些大山,然而,他们在路途中看到了一个纪念碑,却无意中戳穿了他们的“谎言”。
这个是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修建中巴友谊大公路献身的烈士的,本以为他们会好好对待这座纪念碑,结果两人到跟前一看,心凉了半截。
镜头里,那碑上头的“中巴友谊万岁” 那几个汉字都破得不成样了,“谊、岁”两个字都掉没了,碑身也满是灰尘,一看就是好久没人维护。
这还不算完,这里的建筑上面满是涂鸦,大概是闲的没事干的游客,留下的记号。
老温是退伍军人,他看到这里心里五味杂陈,忍不住跟博主说道:“英雄不能被遗忘,有些事总得有人做,他们不修,那我来修!”
说干就干,他们在附近小镇定制全新的金属汉字碑文,打算换掉原来那寒碜的碑文。
准备好一切之后,两人就找当地驻守的警方,想问问能不能换那些残缺的碑文,还跟警察说碑上 “中巴友谊万岁” 字掉了。
结果有个警察上来就来了句 “这不关我们的事儿”,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让两人直接哽住了。
不得不说,这警察多少有点不知好歹了,要是没有这些烈士的付出,他说不定还在大山里出不来,哪有机会在这嚣张?
好在兄弟俩没放弃,再三要求下,有个热心的巴铁警察帮忙给相关部门打电话,最后总算得到肯定答复。
但他们要换上新的碑文,得找个梯子垫着,这就又需要当地警方的帮助了,两人心情很忐忑。
不过,有个巴铁大哥看见了,赶忙热心的帮忙去拿梯子,等梯子一到,老温爬上梯子,先清理碑上残留的旧字迹,把之前那些残字取下来。
清理完碑面,拿起新做的金属字,金灿灿的,气势十足,接着他给金属字背面涂结构胶,再一个个对齐贴紧。
谁知,他贴到一半才发现忘了买胶带固定,好在旁边小店就有胶带,不然就得一直撑着,手臂都得酸死。
博主买好胶带,赶紧递给老温,两人动作也很麻利,一番操作下就用胶带固定好了,真是男男搭配干活不累啊!
旁边围着不少帮忙的巴铁警察,和看热闹的当地人,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直竖大拇指。
老温修完碑下来,裤子上全是灰尘,腿还因为恐高抖个不停,可博主却觉得他今天简直帅爆了!
要知道纪念碑可是陵园的一部分,纪念碑都这样破败不堪,两人猜想:陵园也肯定好不到哪去。
于是,弄完纪念碑后,他们又去了旁边不远的中国烈士陵园,这里住着88位烈士,他们想着:他们不清理,那我们就来清理,准备找个抹布来擦一擦烈士的墓碑。
没成想,在陵园里,他们碰到一群无偿守墓48年的巴铁,他们很好奇的询问对方情况。
见状,有个巴铁大叔拿着04年的报纸,给他们看,说他是接替父亲来守墓的,这是他们家族传承的事业。
老温跟伙伴看着人家把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问守墓人每天是不是都清理地面,守墓人笑着答 “是的”,兄弟俩开心又激动,赶忙感谢对方。
巴基斯坦或许有一些人对这段友谊疏忽了,但同时也有一群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护着。
就像雪山下那座纪念碑,总得有人去给它拂尘、擦亮碑文,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巴铁。
这一趟巴基斯坦之行,对兄弟二人来说意义非凡,他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给中巴友谊拂去蒙尘,让那座纪念碑重新亮堂起来,也让更多人记得那些为中巴友谊献身的烈士。
以后再有人路过那座碑,看见那个金色的 “中巴友谊万岁”,就能想起当年中国人修路的不易,想起那些烈士,也想起有老温这样的人,在守护着这份跨国情谊。
曾经的巴铁或许生了锈,可生锈容易除锈难,就像这座雪山下的纪念碑,总要有人为它拂去尘埃,擦亮碑文。
毕竟,英雄的事迹不该被岁月尘封,珍贵的友谊也需要用心守护。
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