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卉
王乃英 摄
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的留言簿近日“火出圈”。其实,这样的留言本在杭州博物馆也有。
昨日,潮新闻记者在杭州博物馆逛了一天,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留言。
五颜六色的留言纸上,有游客吟诗作画,有外国友人用流利英文为杭州写的小作文,有笔法苍劲的老者感言,亦有小朋友用稚嫩的笔迹,汉语拼音夹杂着不多的汉字,为西湖醋鱼打Call。
据悉,杭州博物馆精选了近两年有个性、有意思的留言,收录进了留言本。“我们所有观众的留言都是存档的。”杭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透露,不久的将来,这些爱的箴言将有可能布展。
记者 章卉 摄
“我觉得杭州又好玩又好吃”
黄芷郁是今年杀破重围考入杭州博物馆的年轻馆员。
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去留言墙转转,看看游客们关心什么,听听他们在讨论什么,穿过南北馆连廊的时候,也会留意下新文创“摇摇乐”受欢迎程度。
记者 章卉 摄
给黄芷郁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则留言,来自一个工科研究生。他(她)趁着周末时间来杭州寻求治愈,不承想被导师通知速回。两年过后,这个字迹清秀的学生,应该顺利毕业了吧。
记者 章卉 摄
作为爱情之都,杭州博物馆的留言本里自然是少不了爱的。
记者 章卉 摄
2023年,一位来客在黄色留言纸上写了封情真意切的小情书,还附赠了“七夕快乐”,显得很“小清新”。
记者 章卉 摄
与黄芷郁不同,馆员王乃英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负责收集游客留言,整理建议。巡馆时,看到留言墙前围满了年轻人,还有穿着旗袍来打卡的阿姨们,小王很真诚地说,“我希望我们的留言墙也能火!”
王乃英 摄
上万条留言过眼,她在手机里珍藏了一些比较特别的留言。
受访者供图
杭州博物馆的留言本中,还有几位灵魂画匠,寥寥几笔,无论是西湖风景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还是博物馆里最辛苦的讲解员,瞬间跃然纸上。
受访者供图
记者 章卉 摄
正值暑期尾声,杭州博物馆里最多的就是跟着家长来参观的孩子们。
他们玩尽兴了,会坐下来一字一笔写下对杭州博物馆、对杭州的印象。
王乃英 摄
虽然一开始很多孩子是应家长之命写的,但博物馆的氛围下,在彩色留言纸上,童言无忌尽显无疑。
受访者供图
最近,关于西湖醋鱼究竟好不好吃的讨论热度再次上升。众说纷纭间,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觉得“杭州又好玩,又好吃”,尤其点名西湖醋(醋字不会写,用拼音代)鱼真的很好吃。
受访者供图
“之前的橡皮章真的太不友好了”
除了投入留言箱的纸质留言,杭州博物馆对电子留言也很珍视。
杭州博物馆在小红书上的账号,有1.1万粉丝。账号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维护,因此,游客细微的嘟囔声都能被听见。
“请问是正常的章还是橡皮章?”
“之前的橡皮章真的太不友好了”
…………
网页截图
网页截图
能看懂这些留言吗?
原来,博物馆盖章日历的拥趸者们反映,橡皮章容易糊,一不小心就会弄脏本子,还会沾到手上。
潮新闻获悉,这个月,杭州博物馆已经听取建议,默默地换上了光敏章。
王乃英 摄
如今,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馆长王英翔力推“百万收藏计划”,收集杭州近现代记忆,用万余件老物件、票证、老照片,讲述杭州巷弄里的市井温度,拼凑成为可触摸、可共鸣的城市精神图谱。这位温润的馆长,也珍藏了市民游客的留言。
你是否也在杭州博物馆留言过?还记得你的留言写了啥吗?欢迎在评论区互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