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rnelia
来源/迈点
封面图/摄图网
(ID:60267218)
在旅游这件事上,当代人的玩法可谓是越来越花。前有citywalk,让人们在熟悉的城市街头巷尾重新发现城市的魅力,后有“特种兵式旅游”,以极快的速度打卡众多经典,主打一个高效。
近期又有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悄然兴起,那就是“工厂旅游”,曾经机器轰鸣、闲人免进的工厂车间,如今却成为游客们热衷探访的热门目的地。
工厂旅游,凭啥爆火?
事实上,工厂旅游并非是一个全新概念。有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50年,法国的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就率先向公众开放了生产车间,展示汽车的生产流程,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开启了工厂旅游的先河。此后,众多厂商纷纷效仿,工厂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但在中国,工厂旅游仍然算是新鲜事物。
而如今,工厂旅游能够爆火,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从消费端的需求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不再仅限于游山玩水,参观名胜古迹,大家对于旅游旅游体验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渴望探索那些以往不太为人熟知的领域。而工厂这个曾经远离大众日常旅游规划的地方,也随之成为新的探索目标。
图源:摄图网(id:603311856)
从产业端来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工厂旅游的火爆打下了基础。以往在传统印象中,工厂往往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但如今现代化的工厂早已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先进的技术带来了大量的科技元素赋予了工厂全新的开放性与观赏性。比如之前小米开放的汽车工厂,有700余个机器人协同作业,生产线综合自动化率高达91%,这种场景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求知欲,也的确是亲子家庭进行科普教育的绝佳机会。
此外,在如今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营销创新也是工厂旅游火爆的重要推手。让消费者走进工厂,亲眼见证工厂生产线的干净,本身就是一种极具说服力的品牌宣传方式。有的工厂还可以通过售卖门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找到新的营收增长点。有数据显示,青岛啤酒博物馆仅2025年春节期间营收就达398.95万元,广西柳州螺霸王产业园一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传统景区慌不慌?
当小米汽车工厂预约名额抢不过、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游客挤爆车间时,不少人开始替传统景区捏把汗:连工厂都能当景点,那些传统景区,会不会被抢了生意?但真相是,“慌不慌” 从来不是看对手多火,而是看自己有没有被替代的软肋——有的景区该慌到睡不着,有的景区却能稳坐钓鱼台。
先说说,该“慌”的那类景区。一类是同质化严重的传统景区,比如全国一抓一大把的仿古街区,或是没什么特色的小山水景区,这类景区的核心问题是“体验空壳化”——游客来一趟,除了拍张照、走走路,啥新鲜感受都没有。而工厂游恰恰补上了“体验感”的缺口:在臭宝螺蛳粉工厂能亲手包粉,在青岛啤酒博物馆能喝到刚下线的原浆,这种“能摸、能尝、能参与”的互动,正好戳中了当代游客“拒绝走马观花”的需求。
还有一类是只愿意“吃老本”的传统景区。有的自然景区,只修了条观光路,连个科普牌、观景台都懒得优化。这类景区总觉得“我有天然优势,游客不来这去哪”,却忘了当代游客要的已经不是“看个新鲜”,是“有所得”——要么得知识,要么得快乐,要么得回忆,而只靠“老本”的景区,恰恰给不了这些。
图源:摄图网(id:501777924)
当然,也有些传统景区完全不慌。一类是具有不可替代核心资源的景区,比如故宫、敦煌莫高窟,它们的文化厚度是任何工厂都仿不来的;再比如九寨沟、黄山,自然景观的稀缺性是工业场景永远无法替代的。这些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是“唯一性”。另一类则是会“借势”的特色景区,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本来是传统文旅项目,却主动研究“互动逻辑”,把历史变成了“可触摸的体验”;再比如景德镇陶溪川,把传统瓷厂改成文创园区,让游客能亲手做陶瓷。这类景区肯定明白,工厂游不是敌人,而是 “鲶鱼”——它倒逼传统景区跳出“卖门票、卖纪念品”的老套路,去思考“游客到底想要什么”。
工厂游的“甜蜜烦恼”
与传统景区的破局之道
不过,看似一票难求的工厂旅游,也有“火得快,难求客”的甜蜜烦恼,而传统景区与其纠结被抢生意,不如盯着工厂游的痛点找机会,顺着游客的需求谋求升级。
工厂游的痛点,说白了就是 “主业与副业的平衡难,热闹与深度的适配难”。不少工厂把开放旅游当成“营销噱头”,却没搞懂旅游的核心是“体验闭环”。比如某新能源车企工厂,游客做观光车15分钟逛完生产线,能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导致复购率降低。还有的工厂会因为旅游团高峰与原料运输时间重叠,影响工厂本身主业的经营。
当然,工厂游的机会也有不少:政策层面,北京、上海等地已出台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要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还给符合条件的工厂发补贴;市场层面,研学需求的爆发给工厂游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图源:摄图网(id:329181697)
而传统景区的应对,核心不是对抗,而是借势补短板。第一步是学工厂游的互动逻辑,把自己的“文化 / 自然资源” 变成“可参与的体验”;第二步是搞 “跨界联动”,把工厂游变成自己的 “流量搭档”;第三步是避免同质化陷阱,守住自己的核心优势。工厂游能模仿的是 “互动形式”,但模仿不了传统景区的“文化厚度”和“自然稀缺性”。
写在最后
说到底,工厂游的爆火不是文旅行业的“零和博弈”,而是一场“倒逼升级的契机”。
工厂要补旅游服务的课,景区要补体验创新的课,最终受益的是想找新鲜、想有收获的游客。当机器的“科技感”和山水的“文化感”能同台唱戏,文旅行业才算真正摸到了“多元化”的门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