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孔丽辉

运动扭伤的踝关节未痊愈,又被腰痛缠上,六月的黄金长假恰在这时开启,有丰富的旅程可供选择,我却只能望旅兴叹。不能享受远足的快乐,去另一座城安住几日,便成了我的最佳选择。
高铁17:46分抵达深圳北,坐地铁去目的地,中转一下,只需二十多分钟。刚上地铁,通过微信问了先生,哪个出口到就餐地点最便利,已经比较迟了,空空如也的胃让我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抵达餐厅,好好进食。那片地方我并不陌生,停下脚步稍微看下墙上标识,也是能找到最近出口的,只是,那个点,那种状态,对我来说多花一分钟都是浪费。
出地铁后,我的每一步都比身边的人慢半拍,尽管拉着的行李箱很轻——个人出行史上最轻最简的行李。但我仍然走得很小心,小小行李箱也是尽量避开阶梯,不曾提起一下,一路拖着出站,以免负重让腰部不适。
下了出站口地面的台阶,有一圈不锈钢柱,间距并不太宽,我得转转行李箱的方向,将其精准对位才能顺利通过,此刻必定只能低头缓慢操作,可是,就在我双眼都聚焦于箱子底部时,却感觉我的拉杆有人在接手。
奇怪,疑惑,抬头,确认,没错,是我期待的身影,我最熟悉的高大的身影,宽厚的臂膀,一身商务风:上穿POLO衫,下着西装裤,左手举着电话,嘴上不停地说着,右手已完全接过了拉杆。我松了手,紧跟其后,轻松地跟着这个身影前行。
高铁票是先生订的,他自然知道我几点抵达深圳。我何时上地铁,中间是否有耽搁,几时几分我到了哪里,自己都不曾提及,我行动不便走不快先生也并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一出站先生就在那里候着。我抬头的那一刻,是行李箱被接过去的一刻,是感受到被牵挂的一刻,更是被莫名幸福感包围的一刻。
平凡的我,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平淡的生活中却时不时会泛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的,透着幸福,慢慢漾开,淡淡的痕,却深深地留,足以温暖我整个身心。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应该找个什么样的男人共度余生?诸多答案中,大家觉得最温暖的是——愿意为我做一辈子饭的。何其有幸,我身边的男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愿意为我做饭,愿意针对我的喜好来做饭。
也许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与先生的饮食习惯差别较大,我能吃些辣,他却辣不得,可是,我们小家的餐桌上从没缺少过带辣味的菜。做辣椒炒肉,他会挑有点儿辣劲的螺丝椒,有时还会专门为我做一盘油淋辣椒或豆豉炒辣椒,要知道,这样的菜品他是不会碰的。因身体原因,有些菜先生不能吃,却恰好是我十分喜爱的,我也时常能在家吃到。让我此生不忘的是每年吃虾和吃蟹的季节,先生一个人忙活,忙完了一个劲儿地催着我吃。
我家只有周末才做饭。一般周六一大早,先生就会问我想吃什么菜,偶尔我会报上一个或两个自己想吃的菜,但通常我都不点菜,只说“随便”,而恰恰是我回“随便”后时不时能收到惊喜。
春末夏初,小龙虾大量上市,家住龙虾小镇的我自然对它有几分钟爱。然而,我却没有胆量去触碰任何一只虾,更别说帮忙刷刷洗洗了。自己在家里做小龙虾的优势是可以管饱管够,可是洗虾的任务却难倒一般人。
先生上早市看到品质优良的小龙虾,便会买上几斤,回家便用加了酒的清水泡上,满满一池子,待虾儿们醉了后便开始清洗。往常做饭,我们俩吃,十一点进厨房就行。可是做小龙虾就不一样了,十点不到就钻了进去。
先生在厨房里具体按什么程序处理虾子我不清楚,只知道待在书桌前的我,突然感觉肚子发出丝丝抗议时,浓郁的小龙虾香味传到了我的周身,这个时刻,我会忘记去看一眼电脑上的文件是否存好,毫不犹豫,立即起身,朝厨房走去,绕过那个宽厚的背影便看到了前眼前的一幕:原本青绿色或深褐色的甲壳在高温油脂的翻炒下,早已褪去暗沉,染上鲜亮的橙红色,光泽随着锅铲的翻动而闪烁。虾儿们的螯足不再张牙舞爪,而是在热力作用下微微蜷缩,坚硬的外壳边缘因受热而微微翘起,露出虾背上隐约可见的雪白虾肉,虾壳上的纹理在油光中愈发清晰,仿佛每一次翻炒都在为这道美味塑形。
炒锅中的小龙虾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各式调料共同构成了生动的烹饪场景:葱段、姜丝、蒜瓣等配料在虾群间穿插,红色的虾身与绿色的葱段形成鲜明对比,色泽实在诱人。
见我待一侧傻傻看了良久仍不离去,先生说话了:“那还要一阵咧,炒好后要煮一煮才入味。”于是,我又退到一边敲键盘去了。不知过了多久,厨房传来了呼唤:“亲爱的,来,试下味!”话音一落,我便踏踏踏踏快速冲了过去,试过,反馈过,一大盆虾随即就上了桌,我不再离开,而是听从先生安排,不盛米饭,也不上其它菜,先吃虾——我吃虾,先生只是静坐一旁,问我辣味如何,虾肉是否已经入味,还会对自己做虾的方法做简单介绍,看我剥虾的速度渐渐缓下来时,他还会动手剥出虾仁放到我碗里。待我将虾吃得差不多时,先生才又进厨房去做其它菜。每次吃小龙虾,先生都仅充当观众的角色。
吃蟹的季节,先生的宠妻环节不在做,而在剥。阳澄湖或湘阴的大闸蟹大量上市,蟹黄足够饱满时,先生自是要下单一两次的,有时掐指一算的时间有误,闸蟹到家时并非周末,不怎么吃夜宵的我,晚班回家后进家门的那一刻,怎么也抗拒不了桌上正冒着热气的那几只蟹。我有晚自习,先生瞅准了下课的节点打电话,落实好我大概几点几分能到家,便于我回家便能吃到刚出锅的鲜美味道。
听说清蒸蟹是最简单的做法,却恰是我最钟情的吃法,加些姜葱上锅蒸熟即可,只是注意把控好火候。尽管简单,但我自己从没操作过,生怕自己把控不到位而废了上好的食材。
蟹好吃,但吃的过程有点累人,双手不停地忙碌,也难以填饱肚子。每次吃蟹,先生都只吃一只,说试一下味,随后便是帮我剥蟹,掰开,折断,挖蟹黄,剥蟹腿,能入口的部分,方便弄出来的,都给弄出来。有了先生的帮助,每次吃蟹,我都吃得不亦乐乎。
先生不吃羊肉、牛肉,但他时不时会做上桌来。在我的影响下,他也慢慢变得喜欢吃鱼了。现在,我们家猪肉上桌的几率已经明显减少,各类炒菜油也越来越轻,我家的餐桌好像越来越健康了。
深圳之行,我一抬眼便看到的那个身影,因我而改变了很多,也为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传统女子很多时候并不善于当面表达情感,故以此文向我的先生传递自己满心的感谢,只想认真地告诉他,此生与他相遇,已然幸福。
人生很短,余生不长,剩下的日子里,只愿我们皆能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

作者简介
孔丽辉,热爱生活的小学教师,从教多年,一直教学语文并兼班主任工作。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写写,写工作,写生活,写学生,写亲朋。喜欢用文字记录眼之所及的美好,传递心之所向的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