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灯光洒满社旗县酒乡小镇的青石街道,一段悠扬婉转的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便从戏楼飘出,引得观戏老人一齐哼唱。不远处,色彩斑斓的花船正缓缓驶入河道,船身挂满红绸与灯笼,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花船游河
8月26日,酒乡小镇“古韵新声向未来”优秀节目展演正式启幕,从沉浸式历史情景剧到童趣民俗游戏,从南北风味美食到浪漫水上婚礼,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旅盛宴,吸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古镇焕新 人气集聚
初秋的酒乡小镇,月朗星稀,微风带着酒香掠过街巷。青石铺就的长街上,灯笼沿着屋檐依次排开,数十面印着“赊店老酒”字样的酒旗随风轻扬,与青砖灰瓦的楼阁相映成趣。
夜间7点,小镇人流如织:穿汉服的姑娘提着裙摆穿梭拍照,家长牵着手里攥着糖画的孩子快步走向游戏区,白发老人则在戏楼前找了个位置坐下,静静等候表演开幕。
“酒乡小镇就在家门口,每天晚上都能带孩子来这里逛逛,看看表演、玩玩游戏。”居住在附近的王大姐陶醉在悠扬的乐声中,“这里还能感受到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我们一家都喜欢在这里游玩!”
面对文旅项目同质化的挑战,社旗县深挖本地“汉韵文化”与“酿酒底蕴”,摒弃单纯的商业开发,打造集观演、游玩、美食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区。如今,小镇不仅有仿古建筑群、“汉风楼”大戏台,还新增了国风投壶游艺、汉代服饰体验等,让游客在休闲中感受文化,真正实现“以特色引流,以体验留人”。
趣味互动 美食飘香
“中了!中了!我套中那个香囊了!”游戏区里,7岁的小女孩朵朵举着刚套中的手工香囊欢呼,一旁的妈妈赶紧拿出手机记录。这里的投壶、套圈等民俗游戏,成了游客的“欢乐天地”:孩子们踮着脚尖投壶,家长在一旁指导“瞄准点,慢慢来”。套圈区的奖品摆得满满当当,有社旗特产的赊店老酒小瓶装、手工泥塑玩偶,还有印着古镇风景的明信片,不少游客排着队想“露一手”。
“再试一次,这次肯定能套中那个小兔子!”来自南阳的赵女士陪着儿子玩套圈,虽然已经失败了好几次,但母子俩脸上满是笑容。“孩子平时总抱着手机,今天在这儿玩了快两小时,还认识了几个小伙伴,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
游戏区的烟火气还没散尽,小吃街的香味已飘满整条街。新疆烤肉的孜然味、陕西凉皮的酸辣味、武汉热干面的芝麻香,与本地特色的锅盔、烩面香味交织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摊主们热情地招揽顾客:“来尝尝咱社旗的胡辣汤,加了本地的牛肉,香得很!”游客们手里拿着烤肉串,嘴里吃着凉粉,有的还提着打包的特产——刚出锅的火烧、真空包装的风干鸡,准备带回家和亲人分享。
“本来只打算转一圈,结果从下午逛到了晚上,肚子都吃撑了!”赵女士笑着说,她的包里装着给老人买的国风扇子,给丈夫带的赊店老酒,“老人看了表演直说好,孩子玩得不肯走,我们也拍了好多好看的照片,这一趟太值了!”
文旅融合 彰显活力
夜色越发深沉,酒乡小镇的灯光却彻夜不息,红灯笼与古建筑上的轮廓灯交相辉映,河道里的花船也点亮了彩灯,宛如流动的星河。游客们沿着河边散步,有的在小吃街里大饱口福,有的在投壶摊前体验国风游艺,还有的坐在街边长凳上,听着曲剧打着拍子,享受独属于社旗的惬意夜晚。
记者感受到,酒乡小镇此次展演,不仅是一场节目的集中呈现,更是一次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传统汉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游客能触摸、能体验、能感受的生活场景;现代旅游也不再是简单的“打卡拍照”,而是一场集视觉、听觉、味觉于一体的文化之旅。
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关键是要找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用内容留住人,用体验打动人。社旗正扎根地方文化底蕴,创新业态内容,提高游客体验,努力成为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全媒体记者 崔雨涵 王心一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