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_今日江宁】
作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宁深挖生态旅游“富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践行“两山”理念,呵护美丽生态
2017年,南京被住建部列入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汤山矿坑成为全市首个启动项目。人工清理、灌浆回填、植筋嵌补……一年时间内,12万平方米的裸露山体消除隐患,披上了新装。
矿山生态修复,是奔着绿色发展去的。矿区转型后的产业怎么办?汤山度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露天采矿是汤山发展的历史记忆、汤山区域缺乏户外运动及活动空间等,汤山矿坑公园生态修复改变以往简单复绿的方式,融合历史人文与矿坑文化,植入商业配套,打造“以山为幕”的矿坑体验公园。
随着攒子涧瀑布、矿野拾趣乐园、星空餐厅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汤山矿坑公园迅速“火出圈”,2019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600余万人次,直接为周边村民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
沿着山脉探寻,“矿山变景区”的故事在江宁多地上演。废弃矿坑里崛起的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经生态修复、文化导入后,成为南京城市新名片和江苏文旅新地标……
探索“生态修复+文旅融合”,江宁让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重焕蓬勃生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打通转化路径,做强“美丽经济”
生态修复唤醒了沉睡的山水资源,而要将绿水青山蕴含的巨大潜能充分释放,转化为“金山银山”,则需要更深层次、更富创意的乡村整体转型。江宁的创新探索,让一个个曾经闭塞的山村,蝶变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从2012年“五朵金花”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成功后,江宁迅速总结经验推广示范,依托青山、绿水、茶园、竹海、温泉等生态本底,融合古村、非遗等文化内涵,导入旅游、休闲、文创、康养等多元业态,形成了西部生态、中部水乡、东部温泉和南部山地四大片区的乡村游格局,涌现出苏家、黄龙岘、大塘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观音殿、钱家渡、徐家院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经济”开始在江宁全域绽放。
数据印证成效:2024年,江宁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31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83.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和9.4%,生态资源的“美丽颜值”高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
释放生态红利,共享美好生活
生态旅游的蓬勃兴起,不仅重塑了乡村面貌,更深刻改变了村民的命运轨迹。江宁以富民增收为核心落点,确保生态红利全民共享,让美丽生态与“美丽经济”的成果,最终凝结为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
佘村“90后”孙可欣的选择代表了回归。“就想用佘村人的心意,让客人更舒心。”她将祖传老宅精心改造成“巷往茶咖”,文艺气息扑面而来。目前,佘村已发展精品民宿12家,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量54.5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83.45万元。
在黄龙岘村,土生土长的邢有龙是乡村蝶变的直接受益者。他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颇受欢迎的龙凤茶餐厅。“现在村里的茶叶根本不愁卖,农家乐生意更是火爆,特别是节假日,那真是一桌难求!”正说着,顾客的催促声传来,邢有龙笑着赶紧去招呼。
他的忙碌,是黄龙岘产业兴旺的缩影。目前,黄龙岘已累计开设5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每年吸引超100万名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建设初期的约1.8万元大幅提升至约11.1万元。
江宁用实践证明:好生态本身就是“金饭碗”,好风景可以带来好“钱景”。当全域“美丽”与全民“共富”紧密相连,绿水青山就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 杜莹 江融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