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观察 廖诗雪 刘静茹
大熊猫的“粑粑”能做什么?
8月26日,在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景区,一群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正兴致勃勃地摆弄着手中的香薰蜡烛,将由熊猫粪便制成的粉状物混合蜂蜡加入其中。
看似不起眼的“熊猫粑粑”,正在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创原料。
今年暑期,宝兴凭借凉爽气候成为川渝地区家庭避暑的热门选择。邓池沟景区作为融合自然教育、文创体验于一体的新晋目的地,吸引大量亲子家庭前来“打卡”。
“直肠子”的绿色价值:从粪便到文创
“我们搜集大熊猫粪便,经过蒸、洗、煮等16道工序,耗时一个月磨成粉,才能作为香薰原料之一,”邓池沟景区主管陈扬介绍,“大熊猫作为‘直肠子’,对竹子的消化率仅20%左右,它们排出的粪便中仍保留大量竹纤维,自带一股清新竹香。”
体验制作香薰蜡烛 邓池沟景区供图
在宝兴,通过创意加工,“熊猫青团”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它们被制成香薰蜡烛和手工纸等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变废为宝的创意实践,不仅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更开创了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它将大熊猫的生态特征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产品,让游客在互动中深化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实现了自然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价值,”陈扬说道。今年暑期以来,邓池沟景区已接待国内外30多个团体,约300多人,是去年的一倍。这些游客中,既有专程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学生团队,也有对生态旅游和文创体验感兴趣的国际友人。来自宜宾的邓琪琪赞叹道:“从未想过动物粪便还能变成如此精美的产品,这真正体现了中国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
自媒体赋能与全域服务:宠客让“流量”变“留量”
“今年5月新开的店,主打宝兴传统菜品,人流量完全超出预期。”位于穆坪镇的肚包肉饭店老板王勋平刚接待完一拨“铁粉”,就准时上线开启了直播。在宝兴,越来越多自媒体博主与景区联动直播,为暑期旅游持续引流。
“最多一天接待约1.8万人,全县1.5万张床位全部满员。”宝兴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晨说道,这其中,来自川渝地区的自驾家庭成为今夏游客主力。
面对激增的客流量,宝兴各部门提前部署、联动响应。杨晨表示,为应对“泼天的流量”,宝兴在交通、气象、服务培训等方面全面加强,制定并落实“宠客十条”措施,推出餐饮住宿优惠、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组织特色文化活动等,全力保障游客体验。
陇东镇赶羊沟党总支书记王玉康感慨道:“村里十多家农家乐天天爆满,很多村民连夜收拾自家空房接待游客,有人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除了熊猫元素,宝兴的民族文化氛围同样浓郁。傍晚时分,在硗碛藏族乡,游客与当地村民围拢篝火跳起锅庄,多声部民歌回荡山谷。
大批游客来到宝兴 宝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早上八段锦、晚上跳锅庄、周末文艺演出,推动主客共享、文旅融合。”杨晨介绍,通过常态化文化活动,宝兴既提升了游客体验,也激活了本地文化生命力。
此外,宝兴还加大对免费景点的基础设施投入。例如陇东镇的飞水沟景点,依托一条天然瀑布,周边设施经过改造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样的游览选择。
据了解,暑期前,宝兴就已赴成都、重庆开展宣传推广,并对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规范服务标准与价格管理,确保游客“来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游客打卡飞水沟瀑布 宝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宝兴正凭借其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创活力与人文温度,稳步走向一条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实现“流量”变“留量”、“热度”变“口碑”的良性循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