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临近尾声,近日,来自湖南怀化的41岁市民邹先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与15岁儿子从东莞虎门骑行千余公里返回怀化的经历。
8月28日,邹先生向潇湘晨报记者回忆一路上的点滴,他们曾顶着烈日到处寻找落脚点,晚上八时还在深山里推车爬坡,也曾被农户投喂原生态西瓜,在路上遇见从四川独自骑行至广东的61岁大爷。
听起来是“苦行”,实际上这是邹先生满足儿子心愿,对儿子顺利考上高中的奖励。一路上比起父子,两人更像互相照应的伙伴。
△ 父子俩在路上留影纪念
儿子小学时就想骑行,等到他初中毕业后作为奖励兑现
邹先生一家人平日生活在广东,在东莞经营一家汽修店。他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早在小学时,儿子就向自己提出了长途骑行的想法。但考虑到儿子年龄和安全问题,邹先生一直没答应。今年暑假,15岁的儿子初中毕业,等其中考成绩出来顺利考上当地高中后,邹先生决定兑现承诺,带儿子骑行回怀化老家。
邹先生称父子俩其实平日接触户外都不多,偶尔有空时出去骑行二三十公里。做好食物、防暑药物等准备,7月27日凌晨5时,两人从虎门出发开启骑行之旅,经过广州花都、清远和云、阳山大崀、连州东陂、永州仁和、永州冷水滩、邵阳陈家桥、娄底新化、益阳烟溪等多个站点,于8月5日安全抵达怀化沅陵老家。
家人对此并不支持,父子俩出发后的前三天,每天都会有家人打电话来劝,让他们坐车回家,“儿子不会答应,我也不会答应。”
十天骑行里,父子俩基本都是清晨四五点出发,骑行至上午11时多,中午找地方休息,从下午3时多再开始骑行到晚上8时许。无论是中午休息还是晚上找旅店,父子俩都是一闭眼就沉沉睡去。
父子俩也各有分工,如邹先生负责找路导航,儿子负责拍摄记录,梳洗则各管各的,“不会因为我是父亲,就要我去照顾他。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互相照应。”
△ 骑行时遇见的日出
难忘经历:晚上在深山爬坡,收到农户投喂……
一路上留下不少从未有过的经历。邹先生感觉最有意义的是走那些乡道、村道,骑行数十公里仍难见人烟、连水都买不到,只能靠毅力一直坚持。
他记得有次在清远境内,尽管已到晚上8时,但父子俩还处于一座深山的上坡,必须要下山才能找到地方过夜。几乎不剩什么体力,父子俩只能打着手电,在两旁杂草丛生的窄路上咬牙把自行车推到山顶。还有一次,父子俩自早晨8点吃完早饭后,一直没有见到任何商家或农户,直到下午3时才吃上一碗泡面。尽管又饿又累,父子俩之间倒是基于长久以来的信任和默契,彼此间没闹过脾气也没有过埋怨,都在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 8月4日下午在益阳安化县境内歇息时,儿子坐在地上睡了过去
路上父子俩还收到不少“投喂”,如在清远被农家投喂黄瓜,在益阳被投喂黑茶。邹先生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永州碰见一位50多岁的大姨,起初对方对两名突然上门的陌生人有些提防,在邹先生详细说明情况后,这位大姨转换态度,热情地把冰箱里仅剩的西瓜拿出来分享,怎么样都不肯收钱。
△ 父子俩和61岁骑行大爷的合照
让两人最“受冲击”的则是在清远境内遇见的一位从四川骑行至广东的61岁大爷。“这个年龄还能这么坚持,状态也很好!”不仅跟父子俩分享了许多骑行经验,更激起了两人对下一次长途骑行的期待。
潇湘晨报记者 吴陈幸子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