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神秘一时的朝阳机器厂
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
直到2003年工厂关闭的30多年间
这里留下了一代军工人奋斗的足迹
近日,随着原进厂主干道仙人路二段的提升改造完成
一条展示朝阳厂“三线建设”的景观大道
成为市民追忆那段难忘岁月的时光之路
走在改造后的仙人路大道上
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大道旁的“三线建设”主题景观雕塑
生动再现了当年朝阳厂艰苦奋斗的时光记忆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前线”
“靠山、分散、隐蔽、进洞”
“扎根三线,以厂为家”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弹”
那些曾经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
翻开朝阳厂那段热火朝天
青春激昂的芳华岁月
1969年,为了实施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布局
决定将湖南282厂、平秋152厂、西安843厂
迁建至绵阳东郊的富乐山
组建一座生产炮弹的军工厂
编号“国营5023厂”,对外称朝阳厂
当时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奔赴而来
在原铁道兵的一个技术院校的基础上
建起了主产大中型口径炮弹的军工厂
军转民后,这里还生产过
“杜鹃”牌自行车、“赛风”牌微型汽车等军民用品
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景观大道尽头的五八所
前身是原朝阳机器厂自动化研究所
于1982年独立
1990年更名为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如今隶属中国兵器集团
成为国家在军工自动化
和智能化领域有重要地位的科研单位
朝阳厂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
但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工业遗产
2017年,朝阳厂被划定为工业遗址保护区
一批极具时代特色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2014年拍摄的以“两弹一星”为题材的
电视连续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
以这里为主要取景地
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
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
为国防事业艰苦奋斗的历程
朝阳厂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军工厂
鼎盛时期有职工3000多人
大礼堂、商店、银行、招待所、车站
学校、医院、澡堂等配套设施俱全
当时能在这里工作生活
在绵阳也算是风光无两
交叉路口的美发店、台球厅、小卖部
依稀还保持了当年的模样
这里是工厂的购物和娱乐中心
留下一代又一代朝阳厂人的童年和青春
漫步朝阳厂的街道大院
参天的古木、斑驳的红墙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都显得那样厚重而又宁静
这里现在还依然住着
一部分朝阳厂的老职工
同他们的交谈中
能深深地感受到
他们作为军工人的骄傲和自豪
朝阳厂
见证了绵阳“三线建设”的芳华岁月
如今,它将成为游仙
国防科工文化的重要载体
给这座城市留下深深的红色印迹
来到这里
不仅能拍摄具有历史感的打卡照片
更能深切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人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来源:相约游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