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信息港_原创】
8月28日,“云岭网安大篷车巡回之旅”活动与“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携手走进腾冲和顺古镇,在青石板路上和青砖黛瓦间,将“可看、可玩、可学”的法律知识送到市民和游客手中。本次活动作为网络普法“七进”的重要环节之一,紧扣和顺古镇历史长远悠久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以非遗融合普法、游戏深度体验、现场科普宣讲的形式,在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文旅小镇,掀起了一场独具特色的网络普法热潮。
千年技艺“活化”法治基因 让普法“有韵味”
和顺古镇有着“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美誉,小镇内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特色鲜明、极具魅力。活动中,网络普法在这些文化瑰宝的引导和加持下,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走出书本,以鲜活生动的姿态融入古镇的大街小巷,为法律条文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活动现场,“‘吃瓜’不传谣 键盘不‘开炮’”等与《网络安全法》密切相关的宣传标语与手工陶艺、藤竹编织品、皮影等非遗工艺品共同亮相登场,不少游客纷纷驻足打量,沉浸于这场文化与法治交融的独特氛围中。这些标语不仅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而且色彩鲜艳、设计新颖,与周围的非遗工艺品相得益彰。它们如同一个个无声的“法治小喇叭”,让游客在品味非遗魅力的同时,也将网络安全的理念和法律知识传递于内心深处。
在活动的深入开展下,网络普法的脚步向古镇内部逐渐延伸,真正做到多方位、深层次普及法律知识。在和顺古镇内的藤编非遗工坊,店主盛玉美正在以娴熟的技艺编织藤条椅,她欣然接受了这些好玩又好记的普法标语“走”进她的店铺。在全国最小造纸工坊(和顺店),“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核心标语以书法的形式出现于手工宣纸上,这张质地细密、纹理清晰的宣纸,出自宣纸传承人龙得茂之手,他将普法标语摆进了店内,在古香古色的装饰映衬下,标语显得格外亮眼。
古镇内,不少游客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小程序以及和顺古镇智慧旅游,让旅游出行更加方便高效。而普法标语现身古镇,无疑是将“指尖上的便捷”与“法治护航”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了“智慧出行+法治保障”的双重体验,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安心、更美好。
多样玩“法”打通学习路径 让普法“有乐趣”
本次活动以“趣味互动+知识闯关”为核心,通过六大创意游戏将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可传播的实践体验,实现“玩中学、学中乐”的普法目标。玩法多样、形式简单的游戏吸引了老中青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与。
多位外地游客刚步入大门,就被游戏现场热烈的气氛和欢乐的氛围吸引,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学法“闯关”队伍中。来自广东的游客刘女士在“谣言粉碎机”前,对辨别谣言类型犯了难。在工作人员的指引和科普下,刘女士不仅成功分类“粉碎”谣言,还学到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网络造谣的危害和后果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之前觉得法律离我很远,今天通过知识问答环节才体会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游客罗先生带女儿“闯关”成功后表示,今天的互动游戏让他和女儿深刻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学习法律知识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必修课。
开设在古镇内的游戏互动不仅让法律知识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共鸣”,更是将普法工作融入到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设中,达成了法治护航文旅,文旅推动法治的双向赋能。
多方密切联动“共奏和声” 让普法“有力量”
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云岭网安小课堂知识宣讲”区域,成为了青石板路上的普法课堂,来自网信、公安、司法、教体、通信等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展示宣传文创、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为现场前来咨询的群众贴心送上“法律锦囊”。
中共腾冲市委网信办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市民游客亲手递上“致腾冲网民的倡议书”,呼吁大家依法上网、文明上网;腾冲市司法局聚焦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人员以淳朴的语言,为群众讲解宣传手册的要点事项,让家长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学习法律知识对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腾冲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股长黄艳芳表示,本次活动为普及法律知识搭建了平台,在此开展普法工作,让普及覆盖面更加广阔。
“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系列活动由云南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主办,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普法办、省法学会协办,昆明信息港承办。下一步,活动将持续深化“云岭网安大篷车”与“法润彩云南”的协同效应,结合云南各地区特色,打造更多具有云南辨识度的网络普法品牌。(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