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花坛奏响《黄河大合唱》,首次使用谷子、高粱、甘蔗等农作物材料,40个新品种首次亮相……日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长安街沿线花坛花卉已布置完成,10组立体花坛亮相,还将布置3200多平米地栽花卉,并打造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
“黄河赞歌”花坛/记者拍摄
东单路口东南角,伴随着《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奋人心的旋律,“黄河赞歌”花坛壶口瀑布造型水流喷涌而下,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欣赏、打卡拍照。“听到《黄河大合唱》心潮澎湃,应该是不忘先烈,更好地创造未来,(专门带孩子)来这,对下一代教育也比较形象化了。”“它这个音乐和景观配得特别适合,瞬间那种爱国情怀就出来了。”“特意过来打卡一下,花坛做得非常精致,这个音乐非常正能量,视听感受都非常好。”市民们说。
游客在花坛前拍照打卡/记者拍摄
建国门西北角“珍爱和平”花坛/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东单西北角“薪火相传”花坛/记者拍摄
纪念活动期间,长安街沿线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从建国门至复兴门布置了“珍爱和平”、“黄河赞歌”、“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10组立体花坛,首次创新应用了谷子、高粱、甘蔗等农作物材料。长安街花坛总设计师、北京城建园林集团设计院专家工作室负责人蓝海浪说,为了真实呈现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他今年专门到山西吉县的壶口瀑布现场考察。
他说,要在长安街的方寸之地体现黄河、瀑布这么庞大又宏伟的一个场景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就把《黄河大合唱》从头到尾捋了一下,“黄河在咆哮”,就选择最有名的壶口瀑布;“风在吼”选用了雾森的形式,哪怕有微风,通过雾气可以把风的轨迹记录下来,尤其在晚上再加上灯光的照射上,把风的形态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马在叫”用了植物材料做了五匹奔马。同时,他们把黄河沿岸的重要农作物——红高粱融到了花坛里。
东单西南角“众志成城”花坛/记者拍摄
东单东北角“中流砥柱”花坛/记者拍摄
“我们做到了每一个花坛必须有一种特色植物。”蓝海浪说。“众志成城”花坛主要是青松,体现了坚持不挠的抗战精神。“中流砥柱”花坛用了小米,是“小米加步枪”的典故,把南泥湾劳作场景再现。西长安街的“乡村振兴”花坛首次使用了甘蔗,“一根甘蔗两头甜”来体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同时,他们也是把这可食用的农作物蔬菜也结合到了花坛里。在“科技强国”花坛,他们首次把会翻跟斗的机器狗还有机器人融到花坛里,让老百姓通过抗战纪念的花坛寻找到奋进前进的力量,同时又看到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中流砥柱”花坛使用了小米/记者拍摄
西单西北角“乡村振兴”花坛使用了甘蔗/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西单东南角“科技强国”花坛/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先哲介绍,今年首次采用高蓄水性多孔材料灌溉毯——“水立方”用于地面景观植物灌溉,既能实现根区灌溉,又能解决花坛地面溢水问题。因为在硬质地面上会出现如果浇水稍微多一点就会往地面上流,灌溉毯它有很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它一旦饱和以后就不再吸水,所以通过控制浇水量,水就不会再流出来了。下雨的时候它也不会造成一些积水,如果说这次应用比较好的话,在国庆换花的时候,就会在硬质地面上大面积应用这种灌溉毯。纪念活动花坛的观赏期要持续到9月15日,之后会进入到国庆的转换期,计划是在9月25日之前全面完工,“十一”之后10月20日左右进行花卉的撤除。
西单东北角“繁荣发展”花坛/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复兴门东北角“美好明天”花坛/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莲“千眼观音”/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今年的10大主题花坛应用新优品种和乡土植物100多个,其中40个新品种首次亮相,如万寿菊“美誉”、赛菊芋“炫彩”、莲“千眼观音”等。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二级调研员宋学民说,在全市围绕重点区域以及重要的道路沿线,布置了30座左右的主题花坛,地栽花卉大概是25万平方米,还打造了木樨地、建国门、东直门、国贸和新兴五座桥体的月季花箱示范桥区。
国贸桥月季花箱/记者拍摄
记 者 朱艳婷 编 辑 朱艳婷 主 编 程 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