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天义】龙岩寺:千年古刹的山水禅心与人文长歌
龙岩古寺隐山间,暮鼓晨钟岁月闲。峭壁危崖添险峻,苍松翠柏绕禅关。

唐宗始建留遗韵,后世重修展丽颜。鬼潭神龙潭中隐,一线天开景里连。
从乾县临平镇驱车向西,沿着漆水河人工渠逶迤北行,远处山峦如黛,漆水河渡槽凌空飞架,恍若一条银链横亘天际。当车辙碾过最后一道山梁,龙岩古寺便在苍松翠柏间露出真容——赭红色的庙墙依着嶙峋巨石蜿蜒而上,飞檐斗拱在蓝天白云下勾勒出庄重的轮廓,仿佛一位穿越千年的老者,静默俯瞰着脚下的漆水长流。

一、山水之间的盛唐遗韵与帝王传说
龙岩寺所在的山体形如游龙翘首,山腰突兀的巨石恰似龙鳞闪烁,故名"龙岩"。相传唐德宗为纪念安史之乱中护驾有功的将士,特敕建此寺。安史之乱期间,德宗随肃宗转战关中,曾在此地躲避叛军追击,当地百姓以漆水清泉和山间野果相助,助其脱险。登基后,德宗感念百姓恩德,下诏修建寺庙,并亲题"龙岩禅寺"匾额,寓意真龙庇护之地。
站在寺前平台极目四望,东北耧山如屏障环绕,西北沟壑与漆水河脉脉相连,南面渡槽横跨两岸,将现代水利工程的雄浑与千年古寺的清幽巧妙融合。山风掠过松林,松涛声中仿佛传来盛唐的晨钟暮鼓。清代诗人吴玉曾在此留下"望倾龙岩寺,情怡龙潭口"的诗句,道尽山水交融的意境。
沿石阶下行至寺脚,漆水河潺潺流过。河畔岩石上,明代文人镌刻的"温泉胜迹"四字仍清晰可辨。史载这里曾有温泉终年喷涌,水温34度富含矿物质,可疗疾养生。如今虽因环境变迁泉眼隐匿,但河床卵石间仍可见细流潺潺,恍若历史的余韵在石缝中流淌。当地流传着白玉娃骑金马驹的传说:古时漆水河畔有位牧羊女白玉娃,一日忽见金马驹踏浪而来,口衔灵芝赠予她。白玉娃将灵芝投入泉眼,顿时温泉四溢,百病皆消。后来金马驹化为岩石守护泉眼,而白玉娃也化作山峰永远守望漆水河。

二、石缝里生长的生命礼赞与诗性哲思
沿着东岸小径漫步,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漆水河将山体劈为两半,刀削般的峭壁上,柏树从石缝中倔强生长,根系如虬龙盘结,枝叶却直指苍穹。这些"岩柏"用百年光阴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古寺共同构成"松石幽秀"的奇景。明代诗人韩邦靖曾以"漆沮河边两岸沙,绕堤十里尽桃花"描绘漆水河畔的春色,而龙岩寺的岩柏与桃花相映成趣,更添几分灵秀。
驻足河畔,掬一捧清凉河水,听浪击岩石的声响在峡谷间回荡。当地人传说,这声音是当年白玉娃骑金马驹坠入响石潭的蹄声,银犁与汉白玉石块碰撞,奏出守护一方的千年乐章。远眺对岸山峦,形态各异的峰岩或立或卧,如十八罗汉列阵,似观音菩萨静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现代诗人屈皓游此后感叹:"漆水桥边山麓间,柏松花草遍云山。千年古刹盘龙处,红日迟来九道湾",将龙岩寺的雄浑与柔美尽收诗中。

三、窑洞深处的时空对话与信仰传承
拾级而上,明代重修的山门映入眼帘。门楣"龙岩古寺"四字虽经风雨剥蚀,仍透出古朴庄严。穿过山门,庭院内几畦青菜长势喜人,住持释妙心师父正在打理花草。她指着窑洞上方说:"这些唐代石窟虽历经千年,洞壁上的飞天壁画仍依稀可辨。"顺着她的指引望去,斑驳的崖壁间,隐约可见彩绘的飘带与莲花,仿佛盛唐的衣袂在风中摇曳。
新建的大雄宝殿内,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大肚弥勒佛笑迎众生。壁画中,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场景栩栩如生,衣纹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最令人称奇的是观音殿内的千手观音像,每只手掌中都镶嵌着琉璃宝珠,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妙心师父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十里八乡的善信都会来此祈福,香火能绵延数日。"
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途中,曾途经漆水河畔,在龙岩寺短暂停留。寺中至今流传着他在此讲经说法的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在石窟内供奉了玄奘像。尽管原像已湮没,但后世重塑的玄奘像仍端坐在莲花座上,手持经卷,目光深邃。

四、云端之上的诗意栖居与永恒守望
登顶远眺,漆水河如银练蜿蜒,两岸万亩良田铺展成绿色画卷。渡槽下,农人驾驶着农机在田间劳作,羊群如白云在山腰飘荡。山风送来松脂与野花的芬芳,让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清代诗人吴玉在《龙岩寺龙潭口》中写道:"夏见冰雪走,暗听雷风吼;直下溜垂檐,怒春水入臼",生动描绘了龙潭口的磅礴气势与龙岩寺的静谧祥和。
回望古寺,唐代石窟与现代庙宇错落有致,晨钟暮鼓与松涛鸟鸣交织成曲。在这里,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达成了奇妙的和解。正如寺内楹联所书:"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下山途中,夕阳为古寺披上金色袈裟。漆水河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海桑田。龙岩寺不是简单的古迹,而是活着的历史,是山水间的禅意,是中国人对自然与信仰的永恒守望。当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这里的一石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轻声呼唤着疲惫的灵魂,回归生命最本真的模样。从唐德宗的敕建传说到现代诗人的深情吟诵,从白玉娃的神话故事到玄奘的西行足迹,龙岩寺始终在漆水河畔静静流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承。

诗词曰:水调歌头·千年龙岩古寺
序:乾县龙岩古寺,始建于唐,踞龙岩山腰,枕漆水温泉,峭壁环伺,松柏参天。览胜之际,感岁月沧桑,遂赋此阕。
千年古寺立,风雨任沧桑。飞檐依旧高耸,松柏伴斜阳。曾记唐宗敕建,更有温泉绕寺,汩汩韵悠长。峭壁藏幽洞,钟磬荡回肠。
忆往昔,烽火里,几兴亡。残垣犹记,乱世难掩佛心光。今日重辉宝殿,梵呗清音再起,香火续华章。石马开神道,明月照禅房。
乙巳年八月下旬 作于乾县顺太街家中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