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古镇津韵国际文化市集在西青区杨柳青古镇举办。记者 潘立峰 摄
渤海潮涌,喜迎四海宾朋;津门聚首,携手共赢未来。
当晨曦掠过解放桥的钢铁弧线,天津,这座底蕴厚重、开放创新的城市,正化作流动的文明画卷,以崭新的风貌迎接“上合时刻”。
从市民举手投足间的文明自觉,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气质;从志愿精神的传承发扬,到青年志愿者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从社区街巷的焕新蝶变,到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智慧,每个细节都浸润着“和合共生”的东方哲学,每处场景都彰显着“美美与共”的大国气度。
喜迎上合,天津准备好了!
文明风尚 从市民自觉到城市气质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
作为文明交流的“东方窗口”,天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饱满的服务热情、昂扬的城市姿态,为文明风尚提供了最佳注脚——
今年4月,为以最好的风貌迎接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的到来,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面向全体市民启动“迎上合 展风采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群众性主题活动,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围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用语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推出“垃圾不落地 城市更美丽”“礼让斑马线 红灯我不闯”“文明单位示范文明”“讲好文明语 当好东道主”等43项群众性示范活动,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海河儿女的文明素养,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宾朋欢聚在一堂,交流沟通是关键,人人会讲普通话,字正腔圆入耳旁,朋友相会在天津,咱要用普通话来把这故事讲……”6月6日,天津市“讲好文明语 当好东道主——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示范活动在逸阳梅江湾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举行。
天津市道德模范马芳菲带来的一段快板表演《文明用语有素养》,将文明用语化作跃动的音符,在明快的节奏里传递着“讲好普通话、用好文明语”的文明倡议,台下观众不禁跟着打起拍子。学生与家长代表共同演绎的诗歌传唱《雅言润津城 童声传文明》,更是生动展现了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讲文明语的点点滴滴。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里,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融入书画摄影作品的瞬间,嵌入主题快闪的律动,绽放在“微笑接力”的灿烂,回荡在市民生活的点滴间。“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上合作贡献”——这朴素而真挚的心声,已成为津城最动人的和弦。
截至目前,践行文明行为网上签名承诺已有152万人次参与,“100天养成文明好习惯”线上打卡有2400余万人次参与,“身边的文明瞬间”短视频网上展映3万余件,“文明有礼天津人”等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超1.2亿次;全市师生积极参与“百万师生文明接力”,各中小学举办主题班会3.6万余场,56所高校推出实践活动1000余场,“百米长卷 献礼上合”绘画展示有1万余名青少年参与,“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公开课有260余万中小学生和家长观看,群众性歌咏、市民广场舞展示活动有1000余支队伍、3万余名市民参与……
这场覆盖全域、全民参与的文明盛宴,充分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和东道主意识,这份支持上合、服务上合的热忱,正是海河儿女乐观豁达、热情好客的生动写照。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7月23日,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在天津举行。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驻华使节以及代表敞开心扉,共叙文明互鉴、务实合作、人文交流的丰硕成果。
“我看到很多中国家长带着孩子认真观展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吉尔吉斯斯坦外交学院副院长扎伊尼金·库尔曼诺夫分享了参观天津博物馆时看到的一幕。他说,吉中两国千年前便已建立友好交往,相似的文化传统为当代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放眼望去,文化中心的湖畔涟漪中,倒映着文明服务的剪影;五大道的梧桐光影里,文明实践如火如荼开展;海河两岸的晚风中,流淌着文明传承的韵律……
一个“开放包容、文明有礼”的天津,正迈着优雅的步伐,款款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青春力量 从志愿精神到国际表达
在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有一尊“手捧玫瑰”雕塑很是醒目,它以“奉献”命名,其基座镌刻着一行金色大字——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发源,到如今遍布街巷的志愿身影,天津,早已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志愿服务成为彰显城市文明的鲜明标识。
当下,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即将拉开帷幕,这份深厚的志愿底蕴,正通过一群青年志愿者的行动得以传承与升华——来自津城10所高校的学子陆续上岗就位,以热情、开放、专业、真诚、担当的姿态,在这场国际盛会中书写青春答卷。
从他们挺拔的身影里,人们看见天津的活力;从他们温暖的服务中,世界感受中国的温度。
这些天,南开大学学生魏昊宇的日程被志愿服务排得满满当当,“作为一名天津学子,能有机会为在家乡举行的盛会作贡献、向世界展示天津青年的良好形象,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最令魏昊宇难忘的,是拍摄城市宣传片的经历。为捕捉特定镜头,她与其他志愿者或通宵坚守,或凌晨起身奔赴拍摄地,“当我们站在解放桥上,见证清晨4点58分的阳光洒向海河;当我们在文化中心广场,待暮色褪去、聆听音乐喷泉旋律响起;当我们在古文化街齐声唱响志愿者之歌时,真切感受到大家亲如一家,正全力以赴为远道而来的宾客做好周密准备。”
用青春之力护航盛会举办,用文明之姿展现天津风采。为做好上合峰会志愿服务保障,团市委作为牵头单位专项部署、扎实推动,遴选998名青年志愿者,将在嘉宾接待、场站迎送、证件注册、物资分发等50余类岗位上贡献力量。
在志愿服务中,语言是跨越国界的一座桥梁。天津外国语大学235名志愿者积极投身语言类服务岗位,在英语、俄语沟通场景中协助开展工作。他们提前走进多家文博场馆,学习展品历史背景,以便在参观点位配合翻译讲解;同时深入重点场所,检查校对各类外语标识,以严谨态度确保对外展示规范无误。
经过系统培训,志愿者不仅深化了对天津的认知,更将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展现中国青年的自信与文化底蕴,视为肩头重要使命。
青春的力量不仅绽放在高校志愿者之间,也洋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逢周五下午客流高峰,在地铁4号线和平路站窗口站点,海河中学高一年级的师生志愿者便准时上岗。他们积极响应“百万师生文明接力”号召,利用暑期参与地铁共建项目,耐心指导外地游客购票、解答换乘问题,以饱满的热情传递着天津的开放包容与青春活力。
在“三站一场”服务一线,保障力量同样闪耀着担当的光芒。“天津机场边检站承担着上合峰会期间口岸安全、各国嘉宾专包机及客货运航班出入境通关保障任务。”天津机场边检站执勤一队队长邬春昊介绍,为做好参会嘉宾通关服务,团队紧密对接组委会、航空公司等单位,先期谋划、反复演练方案,提前规划通关流程,优化现场勤务组织,全力确保参会人员拥有良好通关体验。
铁路天津站党委宣传助理王冰表示,车站从环境整治提升到服务设施完善优化,力求精益求精:美化站内环境、新建旅客服务台,让车站面貌焕然一新;改造提升候车厅、售票处等公共区域;增加自饮水设施、充电区等便民服务点,切实保障旅客基本需求。
“景区街区的上合元素愈来愈多,机场出入境大厅的英文路标更换一新,整座城市公共场所的国际化标识更加规范,让人耳目一新。”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的教师阿辽娜的感受,正是天津用品质服务迎接八方来客的动人体现。
青年志愿者以饱满热情服务上合峰会。记者 姜宝成 摄
城市行动 从小区焕新到内外兼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跨越千年的问候,正在天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连日来,整座津城洋溢着“家中即将迎来贵客”的喜悦与期盼。社区居民纷纷行动起来,扫地除尘、粉刷墙面、整理院落,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环境提升、文化传递和社区共治,让文明之风拂过每一条街巷,让热情与友好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位于和平区小白楼街道的崇仁里社区,坐拥南京路、营口道等繁华商业街区。今年4月起,街道对小区入口墙体进行美化,将海棠花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景融为墙绘元素,社区居民也积极协同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志愿者,共同维护环境整洁,齐心打造美丽家园。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办,是我们所有天津人的骄傲。居民都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自觉肩负起扮靓家园的责任,希望社区能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玫表示。
一个个老旧小区悄然焕新,一片片城市空间实现升级。在河西区,红旗新里、柳林设计之都街区、先达地块、西南楼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稳步推进,持续优化城市业态、功能与品质;在河东区,棉三产业园、天津第一机床厂、金茂汇等老厂房,改造成为商业综合体、科创与文化园区等城市新地标;在河北区,天美艺术街区、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意风区·东西里等项目,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打造魅力都市新形象……
黄昏时分,完成提升的梅江公园渐次亮起灯光。全新的景观照明与周边楼宇相互映照,霓虹光影勾勒出湖岸、步道与植被的层次,水面漾动着璀璨倒影,犹如一幅“人在画中游”的夜景图卷。
如今,梅江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的生态空间,更成为集观景、夜游、社交于一体的城市地标,以“昼可赏景,夜可观灯”的双重魅力,擦亮了城市生态新名片。
城市的“面子”要美观,“里子”也要充实。在津南区海棠街道滨香园社区,11岁的“小脚丫”志愿者李思妤兴奋地向妈妈展示:“妈妈,我拍的视频已经有近万人次观看啦!”
为迎接上合组织峰会,争做文明有礼东道主,在津南区,像李思妤这样的“小脚丫”志愿者自发创作了10余条文明主题短视频,通过童谣、情景剧等轻松形式,传播“垃圾不落地”“电动车不进楼”等理念,让文明新风吹遍社区。
越来越多市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代言人”,有人用镜头记录家园新貌,有人主动向邻里宣讲上合知识,以家园的“小美”折射出时代的“大美”。正如河东区富民路街道金月湾花园社区居民张阿姨所说:“盛会的举办不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也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家乡的美好。”
“我曾到过天津两次,乘坐海河游船时,两岸建筑呈现的中西合璧风貌令人难忘。天津人民的热情、友善与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切尔维亚科夫认为,建筑传递美感,人情传递温度,这种温暖体验正是民心相通的最佳诠释。
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左洪波表示:“上合组织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民相亲、心相通,正是其根基深厚、枝繁叶茂的关键。”而天津,已准备好用它的城市温度,为这棵大树增添新的年轮。(记者 孟若冰 徐丽 记者 潘立峰 姜宝成 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