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来甘肃陇南,你或许不知道!高楼山,横亘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坐落于陇南文县境内,民间有云,因一山峰似高楼而得名。
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而高楼山地处秦岭西麓,平均海拔2151米,最高峰海拔达4187米。翻越一山,可晓民情差异,更可瞰风景多端!
假期,抛却事务上的繁碌,不去拥堵的收费景区,来一次高楼山翻越,对于久居城区的我而言,便是人间好时光了。
从武都出发,沿平绵高速在临江口出站,经尖山过桥头镇向高楼山进发。
细雨之中,车行匆匆。我看到了山脚下采石场的繁忙,沿途港湾停靠处养蜂人的辛勤,欣赏到了洋汤河的潺潺流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北方小城镇的市井生活,那里有沿山坡而建的楼房,不成规模但也错落有致。商铺颇多,多为供应百姓便利货品,饭店则提供当地酸菜面、羊肉面片、面皮米皮等,乡民们操着略带鼻音的话语,热情地招呼着、打量着,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热度:这里是甘肃陇南,过的是西北人的小日子。
盘旋上山路,越行越有味。
过桥头镇后,有一段长达4.2公里的12个连续弯道,被当地人称为“十二道拐”。因其一侧靠山一侧临崖,坡陡弯急而成为国道212线行车最难的路段。
这种难,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生动的生活体验。十二道拐,拐拐风景不一样,有的是行于雨云之中的新鲜及小心翼翼,有的是层林山野间的鸟声啾啾,更有一种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自我暗示。
是啊,向上攀登的过程正如人生,它从来不是垂直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历经千帆少年归来的志气和勇气。
高楼山路段“十二道拐”一景。(李董 摄)
到了,到高楼山观景台了!这里,海拔2050米!这里,可以抒发“得陇望蜀”的情怀!
雨后的高楼山,云时卷时舒,绕着山峰,依着山峦。多想化作那鸟儿,去逐那云。而山体给了人们最可靠的保障,漫山坡的梯田与散落的村子,或黄绿或墨绿,有玉米有茶叶,给了人们食粮,给了人们富足。炊烟生处有人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述说着岁月沧桑……
说实话,高楼山之巅的远眺,是驿站式的休整,让人在高处歇歇脚、揉揉眼,是一种减压也是一种赋能。若是专程来,当风景看,未免太单调了些!
但,高楼山总给人意外之喜:这不,界碑不远处竟然有“喇嘛湾”的大牌坊!
喇嘛湾?是个什么湾?!四川、青海等地的喇嘛湾较多,多与藏传佛教有关,这儿有吗?
驻足入口处,牌坊上有三个隶书大字“喇嘛湾”,两侧立柱上刻有“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的名句。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人与自然互助共生,万物生存之道的奥妙在这个僻远的山凹中有什么样的体现?这里肯定有玄机,于是决定驱车深入一探究竟。
通向喇嘛湾的道路泥泞却也平整,兜转三个弯,远远看到了两个“大恐龙”,暗自笑了,这里是侏罗纪儿童公园吗?!
然而,惊喜总是在无法预知的地方:车停在入口,举目四望:哇!这里竟有丹霞地貌!这里是黛青与丹霞的和鸣!这里有层层梯田与古老村落的守望!看过指示牌:这里还有鸟鸣园,有骆驼基地,有民宿有大锅台,有文县纹党、黄芪种植园,还有千年古佛。
云深有居处,鸟鸣草木生!
客观地说,喇嘛湾为何叫喇嘛湾?由于无人可问,查资料亦不得,我怀疑与这儿的千年古佛有关,有待于我后续考证了。
但喇嘛湾的美,我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面积不大,是个群山环绕的山谷,梯田连片,种着当地的特色作物纹党、黄芪等;山色壮美,有丹霞的旖旎,有丛林的绿意,有云深归处的静寂;她藏在云端,你看不到忙碌的人群,但你可以来一次深呼吸,饱饱地呼吸负氧离子:山空云更近,天地人俱亲。
走吧,去看那丹霞山峰。
你却走近不得,因为她在田野的远端。雨后的泥泞只能让你远眺,没有石窟,却有麦积山的敦厚,亦有卧佛样的延绵,峭壁多样而不矫作,身着袈裟而又舒展,展现着慈祥与温暖,我想,这也许是喇嘛湾的由来。
走吧,去看那山谷里的万物。
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我看到了,这儿本是堡子坝镇的撂荒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是镇政府因地制宜,把古人描绘的理想图景变为了现实:黄芪、纹党经济作物田,垄垄呈祥;骆驼、鸵鸟养殖地,雨露滋养;野鸡时不时飞出草丛,鸟鸣婉转不绝于耳,好一幅“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美好图卷!
这可爱而又现实的喇嘛湾!我多想在这儿住上几天,随日月轮转,观云雾缭绕,听万物生长……
带着这种惊喜且留恋的情绪,我驱车下山入文县县城。这儿,有车水马龙,有市井烟火,亦有激流的白水江,文昌桥上的喧嚣……却给我一种恬淡的感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
翻越高楼山,于我而言,是一种新鲜且惬意的体验,它给予我艰辛,也赠予我美好。当我写下这段文字,想,人生何尝不如是?让我们在进取与释然中翻越自己的高楼山!
(作者:牧天)
(来源:陇南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