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湖北宜昌市的江面蒙上雨雾,载满游客的“长江三峡1号”船缓缓驶出码头,“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走上这艘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船,感受了一场科技、人文、自然的浪漫邂逅。
记者登上甲板,晚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游船不断行进,穿过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桥等现代化桥梁,途经古朴的天然塔、巍峨的镇江阁、绵延的磨基山,岸边灯火像流淌的银河,美景古今交融。游客们或在舱内休憩,或在船边赏景,享受片刻的宁静。
“即将进入葛洲坝船闸!”广播声中,船身微微震颤,游客们纷纷涌向船头,拿出手机记录这一震撼时刻。两侧闸门关闭后,水位迅速平稳上升,不到8分钟便上升了22米。
“既震撼,又安心。”来自南京的游客郑先生说,他在水边长大,坐过很多艘船,但这一艘船尤其平稳,还没有噪声和燃油味。
在乘务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船底深处找到了答案,载电量7500千瓦时的电池组正嗡嗡运转,这是游船的“绿色心脏”,可以续航150公里。据介绍,“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长100米,宽16.3米,额定载客量1300人。每年可替代燃油53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60吨,是一艘“绿色船舶”。
“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用720个电池包提供动力
“每年7-8月都是营运高峰,今年暑期接待的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0%。”据宜昌交运三峡游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军介绍,自2016年推出夜游长江项目以来,至今已累计接待160万人次。近年来,三峡旅游集团打造了“两坝一峡”“长江夜游”等覆盖日游与夜游,短途与深度体验的多层次长江休闲观光邮轮产品矩阵。今年5月,国内首个沉浸式楚文化体验游轮“楚风号”也启航,带给游客奇特的古风游船体验。
据了解,自2022年“ 长江三峡 1”号纯电游船投入运营后,“ 和谐 ”“ 和悦 ”“ 宜昌远影 ”等一批具有内河示范意义的新能源混合动力船舶也相继下水。
“我们在船舶动力上实现全面电动化,还成功开发应用了自主驾驶、智能控制与智能监控系统。” 三峡旅游集团旅游发展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宇翔介绍,通过破解大型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难题,为三峡文化旅游模式革新及全球新能源船舶推广,贡献了“宜昌路径”和“三峡方案”。
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湖北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之一、长江流域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作为三峡大坝所在地,宜昌是“电化长江”的策源地之一。
2023年,宜昌谋划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提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加快形成“电化长江”产业链。如今,从岸电实验区到全流域推广,从船舶受电改造到绿色新能源船舶制造……在“电化长江”核心命题的引领下,宜昌正推进长江绿色航运发展,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极目新闻记者张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冯袁玥 严芳婷 荆楚网记者丁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