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想自驾游又怕开车?来听听我邻居70岁张大哥的15条经验分享,下面是他的自述:
先跟大伙儿掏句心窝子的话:我今年70了,驾照拿了快50年,年轻时候开货车跑遍大半个中国都不怵,后来换了工种好些年不开车了,可前几年一琢磨着要开自家小车跑趟长途,手心里就直冒冷汗——总怕反应慢了、眼神差了,万一出点岔子咋整?后来硬着头皮试了些“笨办法”,现在倒好,去年跑了趟新疆独库公路,今年春天又去了云南大理,一天开个三百公里都不觉得累。今天就把我这些压箱底的经验全抖出来,没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全是咱老年人能用得上的实在招!
图片由ai生成
一、上车先“调舒服”,别让身体拖后腿
咱年纪大了,腰颈腿都不如年轻时灵活,上车第一步不是插钥匙,是把“硬件”调得跟自家沙发似的舒服,开起车来才不费劲。
1. 座椅得跟“量体裁衣”似的调
别嫌麻烦!我一开始随便调调就开,结果开半小时腰就酸得直哼哼。后来听闺女的,把座椅靠背调到105度左右——就是坐直了不窝腰,放松了不塌背的劲儿,腰后面塞个闺女淘汰的记忆棉靠垫(印着老花眼都能看清的向日葵,看着就舒心),膝盖离方向盘底部留两拳距离,脚踩油门刹车时不用踮脚尖。现在我开三小时,下车还能跟人掰手腕,腰不酸腿不麻,比坐家里的藤椅还得劲。
2. 后视镜贴对“小镜子”,盲区少一半
网上十块钱一对的小圆镜,你可别瞧不上!我之前倒车总怕蹭着马路牙子,有回差点把轮毂刮花,后来把小圆镜粘在左右后视镜外侧下方,再看后轮压没压线、离路边多远,一眼就能瞅见。第一次用的时候,我跟发现新大陆似的,现在没这俩小镜子,我都不敢随便倒车,真是“小物件解决大麻烦”。
二、练手艺别贪快,从“家门口”起步
咱别一上来就想跑高速,跟学走路似的,先在小区里“挪步”,熟了再往外走,信心慢慢就有了。
3. 早高峰前绕小区“遛车”,比驾校练车管用
我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6点准时把车开出去——这时候老头老太太还没出来遛弯、买菜,小区路上空荡荡的,连电动车都少。我就挂着D档,时速控制在10到15码,绕着花坛转圈圈、过减速带慢慢踩刹车、拐直角弯提前打方向。一开始方向盘跟跟我较劲似的,三天下来,再握方向盘,比揉老伴的毛线团还顺手,心里也不慌了。
4. 用矿泉水瓶练“车感”,比找陪练省钱
找小区里没人的空地,摆五瓶矿泉水当桩桶,间距留3米,练“S”形绕桩——碰倒一瓶就重来,不着急。我第一天练,碰倒了八回,手心里全是汗;练到第五天,能稳稳当当绕三圈不碰倒一瓶;一周后去景区停车场,那些窄道道我都能轻松钻过去,比年轻小伙子还利索!
图片由ai生成
三、找帮手有讲究,别找“碎嘴子”添乱
咱练车、跑长途,身边有人搭把手是好事,但得找对人——要是找个爱瞎指挥的,血压都能给你整上来。
5. 副驾驶只留“人形导航”,废话多的别让坐
我总结出个经验:陪练就得找话少的。我儿子陪我练车时,全程就说三句话:“前方500米右转”“前面有行人减速”“到服务区了”,其他废话一句没有,我开着也踏实。可要是让我老伴坐副驾,那完了——“哎呀你咋不刹车!要撞了!”(其实离前车还有十米远)“左边有车超你,快躲!”(人家根本没超),每次她一喊,我手都抖,血压蹭地就上去了,后来我干脆不让她陪练了。
6. 跟“老司机”混几天,比自己瞎琢磨强
我小区楼下有个开出租车的老周,开了二十多年车,经验足得很。我给人家送了两箱老家产的苹果,跟他说想跟着学两天。那三天,我就坐他副驾,看他怎么预判行人横穿马路、怎么跟大货车保持安全距离、怎么在拥堵路段慢慢挪。到了第三天,他让我开,自己坐旁边,就说了一句:“怕啥?你这车比他那货车结实,按规矩开就行。”嘿,就这一句话,我胆儿立马肥了,开起来也不抖了。
四、高科技咱也会用,“土洋结合”才靠谱
别觉得咱年纪大了就玩不转高科技,其实有些小工具特别实用,咱稍微学学就会,还能帮大忙。
7. 手机支架别夹出风口,磁吸的更安全
图片由ai生成
之前我把手机支架夹在空调出风口,导航的时候得扭着脖子看,开着车还得分心,太危险。后来闺女给我买了个磁吸支架,粘在仪表盘左侧,高度跟视线平行——导航的时候余光一瞟就能看见,不用扭脖子,安全多了。我那支架上还带个小熊猫,一开车就晃脑袋,看着还挺解压,开长途累了瞅一眼,心情都变好了。
8. 提前用街景“踩点”,跟“开卷考试”似的
每次跑长途前,我都在电脑上打开高德街景,把要走的路线过一遍——哪个路口是复杂的环岛、哪个服务区的厕所离停车场近、哪个隧道口容易堵车,全看清楚。去年我第一次去莫干山,提前把沿途三个隧道的入口、出口都看了;真开过去的时候,一点不慌,跟提前去实地走了一趟似的,比“开卷考试”还简单!
五、这些“应急招”得记牢,关键时候能救命
咱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时,跑长途难免遇到突发情况,提前备好应对的招,心里才踏实。
9. 车上贴个“大龄司机”牌,比啥都管用
我在网上买了个磁性车贴,上面写着“大龄司机上路,请多关照”,贴在车尾。别觉得丢人,这是“心理战”!上次在高速上,一辆宝马本来想加塞到我前面,看见这牌子,愣是减速让我先过了;还有回在市区,我起步慢了点,后面的车也没按喇叭催,反而等我走了再走。你看,人家知道咱年纪大,会多让着点,咱开着也安心。
10. 备个“应急尿袋”,别不好意思
咱岁数大了,肾功能不如以前,憋不住尿,这很正常,别不好意思。我车里常备两个便携式尿袋——就是医院用的那种,袋口有吸水凝胶,用完扎紧就能扔垃圾桶,不漏水也没味。有回在高速上,服务区排队上厕所的人能排到停车场,我就用了应急尿袋,省了不少事。现在我每次跑长途,都得在后备箱放几个,有备无患。
六、把长途拆成“短跑”,别跟自己身体较劲
咱跑长途,别想着一口气跑完,得学会“拆分”——把几百公里的长途,拆成一个个两小时的“短跑”,这样不累,还安全。
11. 两小时一“打卡”,别硬撑
我每次跑长途,都定个闹钟,每两小时必进一次服务区。下车先伸个懒腰,做几分钟“踮脚提肛”(这是医生教我的,说能防静脉曲张),再去接杯热水,慢慢喝半杯,顺便活动活动脖子。之前我想省时间,硬撑着开三小时才进服务区,结果下车腿都麻了,还头晕;现在两小时一休息,跑500公里下来,比年轻时开200公里还精神,一点不觉得累。
12. 扶手箱放“救命棒棒糖”,低血糖比堵车可怕
咱老年人容易低血糖,尤其是跑长途的时候,一饿、一累,就容易头晕——低血糖可比堵车可怕多了,严重了还会出事。我扶手箱里永远塞着一打真知棒,草莓味的,头晕的时候舔一口,糖分上来得快,比喝红牛还管用。上次在秦岭隧道里堵了40分钟,我有点头晕,赶紧拿了根糖舔了舔,没一会儿就缓过来了,要是没这糖,还真不知道该咋办。
图片由ai生成
最后再啰嗦两句
其实咱老年人怕开车,不是怕车难开,是怕“失控感”——怕自己反应慢、怕出意外。但你试试把这些招一个个用起来,会发现:方向盘在自己手里,路在自己脚下,想往哪儿开就往哪儿开,那种自由劲儿,比坐别人的车舒服多了!
要是你还是不放心,咱就一步一步来:先在市里跑一周早高峰,熟了再去郊区农家乐住一晚,最后再挑战跨省长途——就跟爬楼梯似的,一步一个台阶,准能行!
现在我啊,后备箱里常备一套钓鱼竿,导航里收藏了20多个“绝美露营地”,下周准备跟老伙计老李去千岛湖,听说那边的鱼头汤特别鲜,我还特意带了自家腌的咸菜,就等着到那儿配汤喝呢!一想到这儿,我就想赶紧踩油门出发!
(要是开着车实在紧张,就放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歌节奏稳,听着心里就踏实,我试过,比驾校教练喊“慢踩离合”管用多了!)
看完张大哥的12条经验分享,你感觉有收获吗?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