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300多公里到济南,只为看一看课本里的趵突泉。同时,还有老舍一篇济南的冬天,也是中学时学过的,所以也想看一下济南。至于电视剧里的大明湖,三十年前就听说过,却是因为时间原因,无缘一见,等待下次吧。
先说美食。鲁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很有特色的菜很多。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每到一个地方,必吃的是当地的特色美食,所以提前搜了济南的特色美食把子肉。首先走进的是五岳庙把子肉,十元钱一块儿的把子肉,每个人要了一块儿,口感很好。至于九转大肠,听着有点油腻,所以没有点。后来又吃了一顿赵三哥鸡公煲,感觉也还是可以的。
然后开始游趵突泉景区。为了孩子能够看懂,特别找了一个导游。走进趵突泉景区,古树苍天,竹林幽深,泉水和潭水更是随处可见。趵突泉文化底蕴深厚,题字非常的多,还有几个有典故的园林,真可谓一步一景,非常的精致而厚重。

趵突泉的成因,简单讲就是北部泰山山区提供水源,加上地下特别的岩石和地质构造,泉水在济南市区域涌了出来,形成了众多的泉水。趵突泉的泉水清澈,喷涌而出,水量很大。导游一再提醒注意安全,因为水很深的。以前见过泉水,但是水量如此大,如此多的泉水却是第一次见到。趵突泉景区除了趵突泉,还有众多的泉水,走着走着,就不知道从哪一个石头缝里冒出一股泉水。

再讲到李清照的故事。趵突泉的清波与大明湖的荷风,曾见证过一千多年前一个少女的诞生——那便是李清照。她生于北宋的文化盛景中,却在时代的洪流里辗转至南宋的风雨飘摇,一生恰似一卷被命运反复晕染的词稿,一半浸着蜜糖,一半沾着血泪。作为第一奇女子,她活的超出了那个时代,活出了那个时代女性最精彩的样子。她是不幸还是幸运,历史自有评说?
说她幸运吗?她确实握着那个时代女性少有的“幸运牌”: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母亲亦通文墨,让她得以避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自幼在书海中浸润,提笔便能写下“常记溪亭日暮”的灵动,年少便崭露“千古第一才女”的锋芒。更难得的是,她遇见了赵明诚——那个与她共守一方书斋、同拓金石碑帖的知己,两人“赌书泼茶”的闲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成了宋代文人婚姻里最动人的注脚,这份精神共鸣,是多少封建女子终其一生都求而不得的奢望。
可若说她不幸,那命运的重锤又来得太过猛烈。北宋覆灭的“靖康之变”,不仅碾碎了汴京的繁华,也砸断了她安稳的生活——她与赵明诚携金石文物南渡,一路颠沛,半生收藏散佚大半;而后丈夫病逝于建康,她从“锦书难托”的思妇,骤变为“孤舟漂泊”的寡妇,世间再无懂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人。更令人唏嘘的是,为求安稳再嫁张汝舟,却遇人不淑,她毅然冲破“夫死从一”的礼教枷锁,主动告官离婚,哪怕要承受“妻告夫需入狱”的代价,也要守住人格的清白。晚年的她,在江南的孤寒里,一边整理与赵明诚合著的《金石录》,一边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绝唱,家国之痛、丧夫之悲、漂泊之苦,全揉进了词里,字字泣血。

她究竟是不幸还是幸运?或许连历史都难以用简单的二字定论。幸运的是,她生在了一个理学尚未完全禁锢人心的时代,得以凭才华挣脱性别束缚,让“易安体”流传千古;不幸的是,她又恰逢王朝更迭的乱世,让个人的幸福与才华,都成了风雨中飘摇的残烛。但无论幸与不幸,她都活成了那个时代女性最耀眼的模样——她不只是深闺里吟风弄月的才女,更是敢于与命运抗争、与礼教对话的独立灵魂。她的词,记录了一个女子的悲欢,也照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而她的人生,早已超越了“幸”与“不幸”的评判,成为千年来女性冲破桎梏、活出自我的精神图腾。特别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虽然是在嘲讽自己的丈夫,又怎么不是个人的高贵品格的体现。

趵突泉景区里有几个园子,有北方的江南园林之称。第一个是万竹园 。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它是一座综合南方庭院、北京王府以及济南四合院等多种风格的古式庭院。曲廊环绕,院院层进,动静相映,参差错落,其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被称为“三绝”。沧园是一处传统庭院式园中园,因园内有沧泉而得名。园内古朴典雅,奇树盆景众多,1987年改为国画大师王雪涛的纪念馆,珍藏了众多王雪涛先生的代表作品。李清照纪念堂位于趵突泉景区内的漱玉泉旁,整座建筑格调朴实,淡雅大方。

漫步趵突泉公园,不仅能赏泉水奔腾之景,更像是踏入一座串联千年的文化长廊——从古老传说到帝王足迹,再到近代文人墨迹,不同时空的故事在此交融,让这汪清泉更添厚重底蕴。

追溯渊源,园内的故事最早可牵出上古神话中的娥皇与女英。传说舜帝南巡病逝于苍梧,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至济南时泪洒青竹,化作“斑竹”,而她们的深情也与这片土地的泉水相连,为趵突泉蒙上了一层浪漫又悲壮的色彩。
自上古而下,这里亦是历代帝王驻足的胜地。清代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多次南巡驾临趵突泉,或观赏泉景,或题诗留念。帝王的青睐不仅让趵突泉的声名远播,更赋予它皇家园林般的庄重气韵,如今园内仍能寻到与帝王足迹相关的碑刻与遗迹,默默诉说着昔日的盛景。
时光流转至近现代,文坛大家郭沫若先生也曾为趵突泉挥毫泼墨,其题写的“趵突泉”三字苍劲有力,如今已成为泉眼旁的标志性题刻,将文人风骨与泉水灵秀完美融合,为这片园林注入了新的文化印记。

更不必说,趵突泉所在的济南,本就是“齐鲁大地”的核心区域之一——西周时期分封的齐国与鲁国,在此共同孕育了厚重的齐鲁文化,而趵突泉恰是这片文化沃土上的一颗明珠,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
从神话传说到王朝印记,从文人墨迹到地域文化,如此多跨越千年的故事与元素,都浓缩在这座小小的泉园内。也正因这份“一步越千年”的独特文化魅力,趵突泉才得以超越一处自然景观,成为济南乃至齐鲁大地的文化符号,盛名流传至今。
导游带着转了一遍,觉得脚步太匆匆,然后又自己游了一遍,边游边看,到处都是美景,拍了许多照片。最后游完,本想是从北门出去呢,却转到了南门。天色已晚,又从趵突泉中从南门转到了北门,得以再次欣赏趵突泉的夜景。

趵突泉的附近,听说最热闹的是芙蓉街,于是乘着去找饭店的机会,到芙蓉街转悠。顺着芙蓉街,都是古代的建筑,不亏是一座古城,连公安局都好像是在古代的建筑里。转着转着,见到一条河水,也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曾巩所修建的护城河。护城河的附近,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湖泊的对面,就是大明湖了。

作为省会和老城,济南的交通很是繁忙,人们的生活节凑也比较快,找一个停车位更是困难。这儿停车和北京一样,都是按照小时收费的,一个小时五到六元,停一天的话停车费就会花费不少钱。开车出城,看到正在修地铁一号线。在有泉城之称的地方修地铁,难度一定会更大一些。
时间已不早了,就写到这里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