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东南部,有个紧挨着黄河的小城叫尖扎县。这里不只有奔腾的黄河水,还建着大名鼎鼎的李家峡水电站,正在修的川青铁路也从这儿过。它周边挨着好几个县市,到省会西宁也不算远,是青海东部一个既有山水风光,又在慢慢发展交通的地方。

先把尖扎县的“地理位置”说清楚。它东边是化隆县,南边挨着循化县和同仁市,西边能到贵德县,这几个地方离得都不算远,开车往来很方便。比如从尖扎县去同仁市,走国道大概1个多小时;去贵德县看梨花,也就2个小时左右的路程。要是想去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距离也不算长——走张汶高速或者西丽高速,全程大概180公里,开车2个半到3个小时就能到。不管是尖扎人去西宁办事、买东西,还是西宁人周末来尖扎玩,路上都不会太折腾。
整个尖扎县的面积有1558平方千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里的地形很有特点,不是平坦的平原,而是以山地和河谷为主——黄河从县境里穿过去,冲出了宽阔的河谷地带,当地人大多住在河谷周边;两边则是不算太高的山地,山上种着一些耐寒的树木,到了夏天会变得绿油油的,和河谷里的农田、黄河水搭配在一起,看着特别舒服。

黄河绝对是尖扎县最亮眼的“名片”。很多人印象里的黄河是“一碗水半碗沙”的黄色,但尖扎段的黄河不一样——因为上游有水库调节水流,加上当地这些年一直护着岸边的生态,这里的黄河水是偏碧绿的,尤其是在阳光好的时候,水面波光粼粼,映着岸边的树木和远处的山,景色特别好看。现在尖扎县还在黄河边修了步道和观景台,当地人饭后会沿着步道散步,游客来了也会站在观景台拍照,看看这和中下游不一样的“绿黄河”。
更让尖扎县“有分量”的,是境内的李家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建在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的大型水电站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现在已经运行很多年了。站在远处看,水电站的大坝特别壮观——灰白色的大坝横跨整个黄河,把河水拦住,形成了上游的李家峡水库,水库的水同样是碧绿的,像一块大翡翠嵌在山谷里。

李家峡水电站的作用可不小:一方面能发电,发的电不仅能供尖扎县用,还能输送到青海其他地方,甚至支援周边省份;另一方面,大坝能调节黄河的水流,比如到了汛期能拦蓄洪水,减少下游的防汛压力,到了旱季又能放水,保障下游的农田灌溉。现在水电站周边还成了一个小景点,不少游客会专门来看看大坝的样子,了解一下水电站是怎么工作的。
最近这些年,尖扎县又迎来了一个大变化——川青铁路从这里经过。川青铁路是连接四川和青海的重要铁路,现在还在建设中,其中青海段就经过尖扎县。虽然还没通车,但当地人都很期待:以前尖扎县只有公路,要是想坐火车去外地,得先去西宁或者周边的火车站;等川青铁路通了,尖扎可能会设个站点,到时候从家里就能直接坐火车去四川,或者通过铁路去更远的地方,不管是出门打工、上学,还是拉着当地的特产去外地卖,都会方便很多。

除了这些,尖扎县还有不少本地特色。比如当地的农产品,因为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能种油菜、小麦,还有一些果树;另外,尖扎县是藏族聚居区之一,当地有藏族的传统民居、服饰和美食,像酥油茶、糌粑这些,要是去当地人家做客,主人会热情地端出来招待。
总的来说,尖扎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城:靠着黄河,有壮观的水电站,马上还有铁路经过,周边交通方便,景色也有自己的特色。对住在这儿的人来说,这里是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有熟悉的山水和人情;对外面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能看到不一样黄河风光、了解水电站故事的好地方。随着川青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会有更多人知道这个藏在青海东南部的小城,尖扎县也会借着交通的便利,发展得越来越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