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里斯
美美与共不仅是风景
更是生活的底色
作为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
这片土地宛如一颗
镶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明珠
各民族在此扎根繁衍、守望相助
共同绘就了一幅
团结奋进的壮丽画卷

如今,梅里斯
以文旅为笔、以历史为墨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在每一处山水
每一缕烟火中悄然生长
等你来细细品味
1
历史为基:
挖掘历史文化,夯实讲解基础

梅里斯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携手并肩、共同奋斗的不朽篇章。从金代女真族婆卢的属地,到元朝时在岭北与辽阳行省间的更迭,再到明代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受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设立众多卫所,直至清朝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组织”,与满族等民族紧密相连,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这漫长的历史进程,见证了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交流融合,每一个历史遗迹、每一段史实,都是民族交融的鲜活例证。

哈拉新村旅游区,作为梅里斯的文旅名片之一,背后同样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情谊与奋斗精神。1998年,嫩江流域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了哈拉村村民的家园,让他们陷入困境。但在灾难面前,各民族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等领导亲临视察,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与各族群众并肩作战,日夜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全国政协积极筹措3000万元资金助力灾后重建,最终,各民族齐心协力,重建了哈拉新村,开启了新生活。这段历史,不仅是哈拉新村的建村史,更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生动写照。
2
文旅为媒:
丰富讲解内容,展现民族交融内涵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基。梅里斯聚焦自身区位优势,以“齐齐哈尔烤肉甲天下,梅里斯大片肉第一香”为切入点,生动讲述梅里斯烤肉文化的发展历程。梅里斯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高品质的肉牛。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都有食用烤肉的传统,梅里斯烤肉在长期发展中,融合了多民族的烤肉、烤串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味。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梅里斯大片肉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本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更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民族融合美食的独特滋味。一盘烤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见证了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传承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党的民族政策在梅里斯落地生根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节庆活动是梅里斯文旅的一大亮点,其中“库木勒节”尤为突出。“库木勒”,即柳蒿芽,曾是达斡尔族的救命菜。如今,梅里斯将每年6月10日定为“库木勒节”,至今已连续举办38届。从过去为充饥采摘,到现在为欢聚烹调,“库木勒节”的内涵不断丰富。节日期间,各民族共同参与,载歌载舞,分享美食,共同感受彼此的文化魅力。这一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已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民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动实践。
3
阵地为要:
构建宣传矩阵,扩大共同体传播力
为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梅里斯全力打造嫩江沿岸百公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推动民族文化“破圈”传播。

在线下,黑龙江省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落户哈拉新村,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体验馆集理论研究、教育实践、宣传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运用数字沙盘、人工智能、360°曲屏、VR体验等数字设备,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角度吸引游客,生动展示各民族交融的历史事实。同时,培养了4名青年兼职讲解员,规范讲解词,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打造了一支专业的“石榴籽”讲解员队伍,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深入的讲解服务,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凝聚力。

在线上,梅里斯积极与各大媒体合作,《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示范廊带:嫩水江畔铺展团结画卷》等文章在《中国民族报》等权威媒体刊发,展示了梅里斯民族工作的新成就、文旅融合的新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梅里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故事。
供稿丨民族事务局
编辑丨赵伟男 校对丨李媛媛
责编丨陈佳玉 总编丨丛明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