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安陆市境内的碧山,又叫白兆山。它是李白“蹉跎十年,酒隐安陆”的见证地。
据清朝《德安府志》记载,白兆山因其山上常有白气环绕,故得名白兆山。另有一说,“白兆”源于北周时期,当时人们观察到山上常有白雾缭绕,因此命名为白兆山。
我向往碧山已久,终于在金秋时节得以实现。
登白兆山当日,晨雾未散,白雾朦胧。山麓有老者售当地酿制的“太白酒”,说是取金凤衔壶之传说,以涢水酿成。于是,我携一壶而上,欲效谪仙醉意。入口果觉醇烈,似有千年诗魄藏于其中。
初行至绀珠泉,见青砖砌就的方潭深约二米,泉底珠泡串涌,宛若玉帝散落的琉璃珠。相传太白读书桃花岩时,皆取此水饮用,其“饮潭猿相连”诗句便由此出。倘若指触泉水,寒冽刺骨,恍惚见青袍诗人掬水研墨,猿啸声穿林而至。旁有今人设茶寮,专烹此泉泡本地云雾茶,茶香氤氲间,古今饮者竟共享一脉清泉,品茗间仿佛与古人对饮。
循石阶北上,忽见峭壁豁开一窍——此乃桃花岩“一线天”奇观。岩壁存三朝题刻,北宋郑獬名讳最古,明正德年间马龠题记居中,清人“白云泉”篆书如游龙摆尾。摩崖间竟嵌着现代围护玻璃,反照出游人与樵夫、墨客与官员千年叠影。传说李白在此醉乘金凤而去,留得“大醉西岩一局棋”仙迹,而今岩下老人兜售绣着金凤的香囊,针脚间犹带盛唐余韵。
转过斗笠岩,忽闻钟鼓声穿林。新筑的钟鼓楼分立东西,朱漆栏杆犹带漆味。当地人言:晨钟暮鼓皆由李姓老者执锤,自称太白宗族第四十二代孙。登楼北望,见太白殿前千年银杏如擎天碧盖,传说为李白手植。树下稚童诵“桃花流水窅然去”,而枝叶间系满红绸祈愿签,墨迹未干的“金榜题名”与摩崖石刻遥相对峙。
至山顶纪念馆,见启功题匾高悬。馆内62级台阶暗合诗仙寿数,踏之如溯时光。玻璃展柜里《蜀道难》摹本与电子屏滚动诗句交织,忽见日籍游客以平板电脑临摹“笑而不答心自闲”俳句译稿——诗仙魂魄早乘数字云帆渡海东去。
啜尽壶中最后一滴太白酒时,夕照恰染红花岗岩李白像。我慢慢环绕巨型塑像一圈,以示敬仰之情。这尊全国最高的诗仙石像极目楚天,左手持剑的姿态暗合“仗剑去国”旧事。山下涢水如酒汤汤,应和着千年前“涢水浓于酒,碧山俏似诗”的赞语。
忽悟太白当年误传“一天吃三餐”的天庭笑话,竟使人间烟火气永驻此山。今天旅客食酸萝卜老鸭煲于山腰宾馆,筷箸起落间,又何尝不是仙踪另一种延续?
暮色四合时,萤火虫点亮登山径。恍惚见青莲居士踏萤而来,袖袍抖落百篇诗稿化作当代门票二维码。仙凡之界原只隔一重醉眼,待涢酒入喉,碧山自成诗笺。
作者 | 南山初雪,读书、远足、抒写,聆听自然禅音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