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启动。6天时间,采访团将分南北两线赴武汉、鄂州、潜江、天门、荆州、宜昌、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地,走访调研,解码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大河财立方报道团全程参与,一起探秘活力湖北。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文 洪昊旸 摄影】在政策和需求双重作用下,文旅业正加速成长为支柱产业。
在湖北,各地依托河湖资源、文物资源等打造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加速涌现,并持续保持较高热度。有何亮点可供借鉴?大河财立方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夜经济越来越热
暑期的最后一周,荆楚大地依然热气蒸腾。
走进襄阳盛世唐城、十堰武当一梦等园区,白天在室外还看不到几个游客,傍晚开始,人流量骤增。
夏天是夜经济最繁荣的季节,一名来自河南的游客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夏天室外温度高,白天逛博物馆、美术馆,晚上才出来打卡历史街区,品尝当地美食。”随机走访多名游客发现,这几乎是大家的共同选择。
为顺应游客的这一需求,各地夜间旅游新场景层出不穷。
湖北水网密布,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乘船夜游几乎成了各地的“标配”。
在随州,随着当地8月28日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白云湖夜游项目正式启航。游客在晚风荡漾的湖面上,沿途邂逅10余处实景演艺节点,再现从炎帝文化、曾随文化、编钟文化到红色精神的绵延脉络。
在孝感,“槐荫船说”项目以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故事为魂,六大篇章层层递进,在该市槐荫公园4.5公里的流动舞台上,演绎“天界—人间—仙境”三重时空的视觉奇观。
孝感市澴耀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承辉告诉记者,今年4月18日试运行以来,已有2.7万人登船体验,实现营收270万元。
在武汉、宜昌等地,乘船夜游长江项目,也更加成熟。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克克说,该省突出“全时”消费,实施“不夜荆楚”计划,构建“24小时不打烊”消费生态,“夜上黄鹤楼”“宜昌夜游长江”“武当一梦”等项目受到市场热捧。2024年,全省过夜游客2.61亿人次、消费5588.49亿元,同比增长24.14%、26.58%,过夜游客消费在旅游总收入的占比达62%。
文化味越来越浓
湖北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各地也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比如孝感的孝文化、董永传说,襄阳的三国文化,随州的编钟文化,十堰的武当文化等。
近年来,“国潮风”兴起,文旅新场景的文化味越来越浓。走过湖北多地,在文旅场景中融入地方文化名片,让游客在特色美食、地标景点之外,更深入地了解此地风情,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也受到游客欢迎。
孝感云梦县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别都,云梦睡虎地秦简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依托秦简这一宝藏资源,云梦县博物馆投入近5000万元实施提升工程,打造集历史传承、科技互动与文旅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该馆副馆长栾丽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在展陈提升方面,侧重多维印证,生动还原历史脉络,体现当地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比如,我们摒弃单一文物展示,转为文物与文献互证,如青铜器铭文与《左传》互证‘吴楚之战’等事件。再如,简牍专题展聚焦秦汉制度传承,新增睡虎地77号汉墓汉简,与秦简形成对比,更加深入和直观。”
此外,一些“无中生有”的新场景在历史文化复现上也不遑多让。
襄阳盛世唐城景区依托约40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群,开发出唐文化体验馆、影视体验馆等特色项目,以盛唐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全景演绎、商业运营于一体。2021年,该景区入选了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我们景区接下来将要继续深化唐朝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景区工作人员、商户等都将身着唐朝服饰,接待游客行唐代特有的叉手礼。”盛世唐城景区讲解员付秀丽说。
科技感越来越强
无论是乘船夜游,还是大小演艺,越来越离不开声光电技术。而这只是基础,一批投入更大、视觉体验更丰富、科技感更强烈的文旅场景出现了。
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震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武当一梦景区总投资近10亿元,而整个园区的面积只有180多亩,就是要走精品化的路子。
据介绍,武当一梦景区以武当文化为核心,打造2大核心演艺剧秀、6大场外巡游演艺、3大数字科技体验馆。
其中,3个数字科技体验馆分别为:22.55米圆顶结构的球幕影院,4K*4K超高清分辨率,观众被包裹其中,影像如同苍穹;“入境武当”VR大空间,以八百里武当胜景为基础,提供沉浸式文化探索新体验;引入专业级VR设备打造的天幕电竞馆,通过真人镭射对战系统,最大可容纳60人同场激战,已引入金字塔之谜、狩猎侏罗纪等爆款VR游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吸引了很多年轻客群和亲子客群。今年3月正式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6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暑期2个月接待游客约21万人次。”湖北太和武当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云梦县博物馆也新增了AR魔墙、沉浸式展厅和秦简书写台等设施,让观众可以通过XR(扩展现实)技术“穿越”秦汉,与历史人物实时互动,亲身体验简牍书写和秦律学习。栾丽说:“我们引入沉浸体验区,观众戴上眼镜即可‘穿越时空’,以第一视角对话历史人物。”
此外,无人机飞行表演也是各大景区的常客。8月28日随州白云湖夜游启航当天,近千架无人机腾挪变幻,“白云湖夜游启航”“金秋随州”等字样闪耀夜空,炎帝、编钟、银杏叶等动态效果一一呈现,被称为一场“飞在空中的随州文化展”。
产业链越伸越长
文旅业,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链式效果。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该村周边20多个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还引进了“大乐之野”“裸心隐乡”等品牌民宿。同时,土特产销售也很火热,带动200多人从事相关工作,300余名村民发展起猕猴桃、板栗、草莓、香菇种植等绿色产业。
“目前,整个曾都区文旅相关的景点、民宿、农家乐及相关配套产业已累计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超过3000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共享文旅发展红利。”随州市曾都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钱涛说。
在十堰武当山脚下,武当秀华道源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产品走俏,长期供不应求,同时成为展示武当文化的名片,受到游客欢迎,平均年产值约1680万元,带动近百人就近就业。
该公司董事长闵秀华说:“我们正打造武当山传统文化服饰博物馆,将其塑造为融合服饰展示、工艺体验、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让游客在触摸服饰纹理的同时,读懂武当故事。”
据了解,湖北积极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以项目建设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全省谋划和在建文旅项目1124个,计划总投资近5000亿元,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有力带动了避暑、冰雪、演艺等产品业态蓬勃发展。”克克说。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