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6日,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洞庭秋月」这一意象,作为「潇湘八景」之一在会场被介绍及讲解,让所有人的心神为之一荡。
图源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
中国馆湖南活动周组委会
也许,我们对洞庭湖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蓄纳四水、吞吐长江。很少有人对「八百里洞庭」的广博有所实感——多年来,洞庭湖平均入湖水量2813亿立方米,这个巨量的数字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鄱阳湖的2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30余倍。(数据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4湖南简况手册 》)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除了伴湖而生的居民,洞庭湖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符号:吟诵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再去热门景点感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符号,是一张名片,是这个快节奏时代“打卡”的依循,却也剥夺了探寻漫游之美,使更多胜景,退至聚光灯外。
在聚光灯之外,这一次,请将目光聚焦至洞庭腹地——益阳·沅江。
发现最美「南洞庭」
集三湘目光,随四水交汇
洞庭湖主要水域属湖南省管辖,洞庭湖区域是由益阳、常德、岳阳三市组成的“城市集团”。三市同在洞庭湖畔,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资源条件。然而,益阳有着独特优势——它坐拥洞庭两岸,还是湘、资、沅、澧四水的集流处。可以说,益阳市辖区内的洞庭水域,是真正的洞庭腹地,更是集洞庭风光之大成的宝地。
2024益阳市标准地图
图源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这里是水运往来之宝地。四水集汇,自古以来便是贯通长江经济带与岭南的黄金水道。
光绪《湖南通志·奥地志》载:“沅江当资、沅二水之冲,湘、澧亦迤逦来会。” 四水奔腾,终汇于南洞庭腹地。益阳沅江,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枢轴。
古时,漕运繁忙,沅江草尾镇至今留有「四水码头」的石碑,默默诉说着千帆过境的往昔。
早在唐代,这里已形成以洞庭湖为轴心的水运网络:湘江北上入湖可抵中原,沅水西进贯通云贵,资水东出连接江浙,澧水西北串联巴蜀。其中,“潭州—岳州—江陵”航线(即湘江—洞庭湖—长江)更是“茶马互市”的命脉。如今,沅江更是七湖环绕,浩江湖、蓼叶湖等水域星罗棋布,水色连天。
图源 沅江发布公众号
这里是生灵栖息之秘境。1680平方公里的南洞庭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宝库。
作为东亚候鸟迁飞路上的五星驿站,164种鸟类在南洞庭湿地栖息,包括全球极危物种中华秋沙鸭、白头鹤;湖中游弋的114种鱼类中,中华鲟和白鲟仍在此延续血脉。近年来,通过退渔还湿、封沟保湿,南洞庭累计恢复生态廊道1.67万亩,吸引120头麋鹿定居,形成稳定的繁殖种群;越冬水鸟数量更突破12万只——群飞时,如云影般掠过湖面。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此外,南洞庭更坐拥全球最大的荻苇群落,2.4万公顷的芦苇荡在此扎根,是863种湿地植物的“诺亚方舟”。其中,洞庭野菱等濒危物种在这里隐秘生长。四水冲积的肥沃湖洲,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洞庭四珍”:野芹菜清冽爽脆,野藜蒿香气凛冽,蓼米糯若珍珠,而最负盛名的当属有“洞庭虫草”之称的沅江芦笋。这种南荻嫩苗富含16种氨基酸与有机硒,苏东坡曾赞“荻笋肥甘胜牛乳”。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水浸皆湖,水落为洲。来到“天生天养”的益阳南洞庭,我们直面的,是未经雕饰的原生之美。用双目饱览,用味蕾感受,又何尝不是与古人共宴,欣赏跨越千年的胜景?
水月相生
当我们谈论月亮时,
我们在谈什么?
人类文明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对时间与空间的追索。而月亮,千年以来,都是时空坐标的化身。幼时,我们在课堂上吟诵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成年后,切肤的感悟终于袭来,正中眉心。
在浩渺的时空中,只要有一轮明月高悬,所有的豪情壮志、幽微哀愁、爱恨别离,便都能通过那片皎洁连通,使人感同身受。
牧溪(南宋)洞庭秋月图
在潇湘八景中,「洞庭秋月」这一意象尤为特别。它在生命轮回的节点之秋,将古典意象延伸至壮阔宇宙,充满着哲思与情怀。 在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首开洞庭秋夜审美;来到后世,杜甫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张孝祥写下“素月分辉,明河共影”,都延续了「秋月—湖波—宇宙」这三重意境,使“洞庭秋月”成为湖湘美学的“元意象”。
如今,历代各大家以「洞庭秋月」为主题的画作馆藏于世界各地,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经典。宋代夏圭创作的绢本水墨画《洞庭秋月图》,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南宋牧溪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洞庭秋月图》,现藏于日本德川美术馆。这一轮明月照耀的山水湖洲,由古至今都是文脉通达、古迹昌茂之地,浓缩着中华文明之美。
图源 沅江发布公众号
摄影 黄山钟宇
历史名臣,在月色下激昂文字,畅咏山河。
浩荡的洞庭水自远山奔涌而来,吞纳长江,又悄然退去,留下星罗棋布的118座湖洲。这片南洞庭湿地,是涨落间舒展的一幅苍茫画卷。若行至沅江千秋浃水域,便可看见一座七层八面的石塔——300岁的凌云塔,映在湖面,仿佛一支倒悬之笔。这完全是一场由大自然塑造的AR幻境:水退,塔则稳立洲上;水涨,塔身仿若湖中漂浮。清代四大湖南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相伴登塔游览时,曾以湖为砚、以山为墨、以塔为笔,接力题下壮阔诗行:
洞庭秋水砚池波,且把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花,苍天能写几行多?
——《咏凌云塔》
登凌云塔顶,恰如投入风云际会的时代大潮之中。千年间,文人墨客在潇湘大地上求索的身影,也绘就在这片湖光山色中。无数历代方志——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到南宋《方舆胜览》,再到清《洞庭湖志》,皆指向一个事实:南洞庭的芦荡间,同样根植着洞庭秋月之魂。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刀光剑影,将热血化为千年清晖,照耀家国之爱。
湘楚大地,滋养着火一般的热血和铁一般的意志。在漫长的史河中,南洞庭更是一片被战火锤炼、涅槃而生的沃土。从春秋战国、南宋到近代,这里经历过风云诡谲的王朝之乱——西施范蠡于战国纷乱中抽身,归隐于沅江赤山岛;在抗日炮火中,这里更奏响了人民的凯歌——沅水的号子犹在耳畔,大捷之日仍历历在目。
益阳,始终是那轮千古秋月深情凝视的南洲。湘资沅澧在此交融,就像历史与未来,也于此交汇。
水城沅江
南洞庭的「会客厅」
每到秋季,这一轮皎皎明月,便浸润在118座湖洲水色间,照亮着南洞庭「会客厅」——沅江。
图源 沅江发布公众号
洞庭水乡,自在沅江。沅江与洞庭的故事,是水系联通的情意,更飘满了渔歌互答的人间烟火气。
拉起云帆哎罗哎罗,
挂上彩虹哎罗哎罗......
——洞庭渔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经,开渔(起鱼)仪式是这座鱼米之乡的“门面”。老渔夫们燃香祭湖,为这场鲜美的盛宴拉开帷幕。赤膊的汉子齐吼着号子,唤醒着沉寂的湖面。收紧等待数月的围网,百万斤鲜鱼便跃出水面,银鳞翻涌,如雪山崩落。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如今,沅江成为了全国游客的目的地。在农业大棚,无论是一条洞庭鱼,还是一粒洞庭米,通过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人们可以感受丰富物产从湖水田间来到餐桌的全过程,品尝自然风味,享受悠然时光。
沿着千米湖岸线一路前行,群飞的“惊鸿”已不再是难得一遇的景观。人们的高关注度,让这里丰饶的湿地生物库得到了充足保育,也让这些美丽的生灵揭开了神秘面纱。孩子们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教科书,而是一个生动的世界——百种飞禽近在眼前,万千姿态尽在其中。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世世代代、水润水荣的南洞庭人民,正在用行动,宣告着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与珍惜;用勤劳,书写着当代的事业。浩江湖,沅江市七大内湖之一,曾因过度网箱养殖,水质恶化为劣Ⅴ类,历经数年生态修复,不仅水质跃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湖面更扩大近1平方公里。湖面之上,“彩虹”腾飞,欢笑在浆板上飘扬,酒店的玻璃外墙映射着绚烂的夕阳余晖。
曾经以捕鱼为生的传统渔村,已完成她的蝶变。
图源 文旅益阳公众号
三百年古塔作笔,八百里云水为卷。南洞庭用飞鸟留下的泽径、芦笋破泥的脆响、退渔还湿的决心,写就了一部人与湖的共荣之书。
洞庭腹地,候君久矣;三湘四水,皆为归途。不如就今秋,前来坐拥一轮真正的洞庭秋月,益阳沅江,等你共赏。
洞庭水乡 自在沅江
2025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
开幕式
9月10日 即将浪漫启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